痛痛做痛痛過 使命必達大丈夫 - 林月華
一生命運坎坷的林月華,笑自己是臺灣鳳林阿美族版「阿信」。3 歲喪父,7 歲為了分擔家計,去做「長工」幫人帶小孩、放牛換取米糧,沒有快樂的童年,也沒機會上學讀書。
在主人家做小長工,早上四點就要起床,煮十幾個人吃的稀飯。7 歲的年紀要站在小凳子上,才能將飯鍋端到大灶上煮。有一天,起的太晚很緊張,在掀開飯鍋木蓋時,手被蒸氣燙傷,林月華偷偷跑回家向母親哭訴。
「穀子都拿了,還偷跑!」老闆娘隔天生氣找上門。為了生活,只好乖乖回去工作,燙傷的地方,用母親搗碎的菸葉加蛋清敷著,包了 5 天,因為皮膚發癢拆開一看,菸葉還黏在手的肉上面……
一年後,繼父入贅,生活獲得改善,林月華回家了,也和哥哥妹妹一起上學。「女孩子不用讀書,以後也在『灶頭』,讀書做什麼?」重男輕女的媽媽偏心的說著,但繼父仍堅持讓兩姊妹去讀書。
「母親身體不好,農忙時,我和妹妺要請假在家幫忙。星期天割足牛吃兩天的草,星期一、星期二就可以上學,其他時間和妹妹輪流請假,在家割草養牛,餵雞、鴨。」
艱苦的童年,在繼父照顧下,曾有過一段幸福日子,就在升小學四年級時,繼父被迫和母親離婚,林月華和妹妹再也無法上學。
從那時起,林月華每天有做不完的家事和農地粗活,她感到疲憊,決定離開家去小吃麵攤打雜賺錢,希望有機會可以再讀書。但每到領工資,母親就來把錢領走,想讀書的夢想成了泡影。
20 歲時,迫於家裏需要拿聘金還債,15 天就定終身嫁到鳳林,困苦的日子依然。
「除了農事,還要照顧小姑的四個孩子(小姑的先生往生後,孩子就送回娘家)。不久婆婆中風癱瘓,加上自己生的五個孩子,一家十幾口人要吃飯……」為了生活,林月華向人借土地種菜賣,「說也奇怪,一大片的菜園沒施多少肥料,卻長得又肥又嫩,好像『菜』也知我心呢!」
1989 年,先生採石礦發生意外,受重傷無法工作。五個孩子還在就學,全家的經濟重擔,落在她的肩上。去做水泥工,挑砂子、扛水泥、開水泥攪拌機;後來,婆婆和公公相繼往生,又留有債務,為了賺更多錢,林月華白天到鳳林榮民醫院做看護,晚上做蘿蔔糕、發糕來賣,1990 年轉到花蓮慈濟醫院做 24 小時看護。
「我為了不讓人看不起,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燙蓬蓬捲髮還抹油、擦口紅、掛雙耳環、戴兩條項鍊,除了姆指、食指外,六隻手指都戴滿戒指來『顯貴氣』。」
慈濟醫院剛啟業那些日子,證嚴上人經常到醫院關懷醫護人員及探視病人。有一天,聽說上人要來醫院,林月華和其他人在走廊等候。當看到上人時,林月華高興得跪在地上流淚而忘了起身。
「這麼莊嚴的臉,怎麼蓋頭蓋臉的?」上人牽起林月華,並將她額前濃密的瀏海撥向耳後時摸到耳環,「戴這很麻煩,不要把身體當耶誕樹。」上人微笑說:「你會越來越好的。」
過了幾天,林月華遇到來病房當志工的吳蓮英,她問:「師姊,我這些黃金可以幫忙捐給慈濟嗎?」「你先收著,我請林慧美師姊帶你去師父那裡,你再親自交給師父。」當年林慧美和吳蓮英陪伴林月華去精舍見了上人,上人對林月華說:「真好,真好,我等你回來喔!」
「我那時不知上人的意思,一方面要工作賺錢,這一等就過了 12 年,直到 2003 年才受證委員。」
圖:在花蓮鳳林北林里社區辦浴佛時,林月華關懷長者,並送康乃馨花,提早為長者過母親節。
當發願要做慈濟時,病魔卻找上門。紅斑性狼瘡讓她全身骨頭、肌肉都痛,手腳關節也變形,但她仍把握當下做慈濟,一面參加委員見習和培訓,一面努力做環保。
剛開始,在家旁邊空地做回收分類,那時林月華的雙手潰爛,不敢讓人知道,先生也非常反對將又髒又臭的回收物帶回家,她懇求先生:「我如果不做環保,很快會病倒床上,不要讓我有遺憾!」因為擔心她的病情,先生只好幫忙,這一幫也做出興趣。
林月華是花蓮鳳林地區第一位推動環保的人,帶動了很多鄰里一起做分類。2012 年,慈濟鳳林共修處落成啟用,林月華家的環保站功能身退,但她卻在鳳林地區和萬榮鄉,帶岀 130 幾個環保回收點。
圖:去社區載回收物時,林月華和發心做環保的住戶話家常,並感恩和關懷她們。
圖:林月華認為做環保是一種使命,她忘記身上的病痛,天天歡喜付出。
生死置之度外的林月華,每晚常因紅斑性狼瘡全身抽痛無法入眠,因此每晚睡前,她都跟「夥伴」(自己的身體) 說話 -- 「夥伴啊!夥伴啊!感謝你,今天陪我一天,做了很多很多善事,我們的人生很精彩喔!」
「痛痛的做,痛痛的過」,林月華天天歡喜做環保,臉上洋溢著幸福笑容,雖然人生路坎坷不平,因為做環保,卻活出了生命的精彩。
取材/ 慈濟全球社區網
撰文/ 王鳳娥
攝影 / 羅明道、徐政裕、王鳳娥
- 喜歡9
- 難過0
- 懂了0
- 感動222
- 感恩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