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精舍常住師父們跟隨證嚴上人修行,自力耕生不接受供養,做過 21 種手工,許多手工因為時空背景因素沒做了,但是「不掉淚的蠟燭」,仍是精舍經濟來源之一。

「早期做蠟燭很克難,用過很多東西都不理想,一路走來,試了又試…… 」承擔蠟燭間執事的德傑師父說,直到 1981 年,以養樂多空罐當模具,用香製成燭心,品質穩定,不冒青煙,蠟油也能燃到點滴不剩;隔年,改採自動機器模型,開始大量製造。

德傑師父回憶起初學階段的往事:「早期學做蠟燭,覺得很難,有時機器操作不順,有時自己技巧不好,很容易起煩惱心。」

時隔多年,不同階段,不同心境,德傑師父有了新的體悟。「不會做的事是學習,會做的事是承擔。眾生有八萬四千種煩惱,佛用八萬四千種法門對治,學佛修行  只要對眾生有利益、有幫助的就要學,學習的過程成長了自己慧命,也廣結善緣。」

做蠟燭要注意的細節很多,火焰溫度最是關鍵,隨時要調整火的大小,稍不注意可能過熱,或是溫度不夠變冷油,影響了品質。 

  

蠟燭調色也需要技巧,調好顏色後就要依比例去做,如果沒有依確定比例,成品的顏色就會不一致。德傑師父認為,這就像行菩薩道,走著走著,原本的初發心是否還一樣?修行,要時時自我檢視,依法而行,才不會偏差,差毫釐、失千里。

「某一天,要做綠色的蠟燭,不同鍋做出來的顏色,有著深淺差異,但每一鍋都有人稱讚:『好像大理石、翡翠,也有人覺得像靜思竹筒的顏色……』,即使顏色有差別,大家都覺得漂亮,所以很多時候沒有絕對的對錯、好壞,只是知見跟觀念不同。」

德傑師父接著說,精舍的蠟燭有多種顏色,在做不同顏色時候,需要重新調色,有些顏色不容易調,需要比較久的時間。就如不同人的根機,不同的習性,不同的因緣,要有不同的法來接引。而根機不同,習性不同,因緣不同,要度的時間自然也不同。

「各色蠟燭擺放在一起,看起來亮眼卻不突兀,好似團體中,人人各有優缺點,若能安住自己的本分,與人合和,就能呈現團體之美,團體的力量也會更強大。」

掌握了火焰大小、調色技巧,製蠟時間也是一門學問,成形的蠟燭軟硬度也要剛好,蠟質太硬不好插芯,太軟蠟燭容易變形。

德傑師父語意深長:「製作蠟燭的每一關,就如每個人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功課,如果都通過了,才能再進階。就像修行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功課,承擔責任的使命也不同。一如慈濟人在不同階段,承擔的責任使命也不同,見習階段是快樂志工,培訓階段學習如何做菩薩,授證了則是承擔的開始。」

德傑師父不斷強調,做蠟燭的過程好比修行,入人群才有得修、有得學,但入人群過程中,自己的心也要有保護膜,才不會讓「修」變成「休」。

「上人最近要我們盤點自己的生命,有沒有把握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因緣,做利益人群的事?每天所做是累積善、還是惡?」

證嚴上人每一天苦口婆心為眾生請命,期待成就弟子的慧命,一聲聲告急,一句句來不及。面對這一波疫情,呼籲眾力趕緊會合起來,凝聚更多的善念,人人茹素,人人發揮大愛的精神。 

「五濁惡世的時代,人心不調,需要一股善力量才能挽救,如果聞了法,知道了道理,就要身體力行,才能通達菩提大道 。」德傑師父與大家共勉。

(德傑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210923
記錄 整理:慈泠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