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是世界五大礦產資源國之一,更是非洲第二大經濟體,卻因為貧富差距懸殊,造成窮人越窮的現象,甚至幾代都無法翻身。靜思精舍德璔師父說,慈濟人發揮智慧,走入貧窮苦難的暗角,為他們點起一盞希望明燈。

「南非慈濟因緣始於曾在南非經商的黃丁霖,他在 1992 年號召當地台商,成立慈濟南非聯絡點,開始進行濟貧工作。」

圖:黃丁霖師兄

德璔師父強調,南非實施種族隔離制度期間,百廢待興,學生沒有學校讀書,後來政府開始辦學,沒有教室,只好請老師暫時在樹下教書。慈濟人看了於心不忍,1997 年起,用了 7 年時間,在雷地史密斯援建 7 所學校,八十幾間磚房教室,國小學童就學率從 20% 提升到 90% 。

「蓋了學校,又想到要給小朋友文具、制服、供給午餐,也慢慢教導禮儀衛生習慣,讓他們飯前洗手拿湯匙、筷子用餐。」德璔師父娓娓道來慈濟在南非的一段歷史。

遠從台灣到南非經商的潘明水也勇於承擔,長年累月奔走在德本部落,援助貧苦,而潘明水和慈濟的因緣,起於一通電話。

德璔師父說,1994 年的某一天,德本市政府秘書打電話給潘明水,告訴他有位亞裔婦女到市政府陳情,但她的英文不是很好,市府人員無法溝通,希望潘明水能協助翻譯。

「這位婦女就是慈濟志工莊美幸,她街頭看到很多流浪兒,起了悲憫心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去幫助他們…… 在遠離台灣幾千公里外的地方遇見同鄉人,潘明水順理成章成為莊美幸出門做好事的翻譯。」


圖:慈濟志工下鄉訪視貧困民眾,並發放大米(物資)。潘明水師兄(右4)介紹早期德本負責人莊美幸師姊(右3)。

但是,貧窮的人何其多,他們以直接、重點、尊重的原則,到黑人社區訪問,做調查、造冊,親手布施。長期的陪伴,也打開了祖魯族婦人葛蕾蒂絲的心,跟著潘明水的行善腳步,加入了慈濟大家庭。

「只不過,台灣的大米、愛心衣物,只能暫時讓他們度過難關,貧窮的根源還是要解決啊!」潘明水在祖魯族部落開辦三個裁縫職訓班,鼓勵祖魯族部落婦女學習一技之長。


圖:葛蕾蒂絲‧恩葛瑪師姊(Gladys Ngema,中)指導職訓所學員工作情形。

德璔師父笑說,祖魯族婦女一開始對慈濟很陌生,潘明水只能一村一村辦說明會:「在遙遠的台灣,有一位證嚴上人,不捨大家貧苦,所以才要我們來鼓勵大家,陪伴大家。」

現在,職訓班做出了口碑,人才輩出。「我們現在生活改善了,要怎麼謝謝慈濟?」「上人教導我們,這是本分事,我們都是一家人,如果真的要感謝,就讓我們一起來照顧社區,讓愛心持續擴大,可以做衣服給弱勢的獨居老人、孤兒,也能深入社區,關懷愛滋病患。」

德璔師父讚歎,慈濟人面對一切有情,不只起悲憫心,看到人在受苦,就近撒播愛的種子,還進一步培養本土志工,將大愛的力量往外擴大,真正做到《無量義經》所說:「苦既拔已,復為說法。」

一棒一棒,代代傳承,非洲慈濟志工在當地近 30 年的付出,已經將慈濟人文精神落實在當地,更培養本土年輕志工接棒承擔,翻轉當地未來的希望就在眼前。

(德璔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210918
記錄 整理:慈泠
攝影:林炎煌、吳逸民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