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 5 月國際護理師節,是護理人的重要日子,但今年的 5 月,卻是個人心浮動不安的月分。

5 月中旬,疫情警戒提升到第三級,隨著疫情延燒消息一再出現,大林慈濟醫院防疫團隊,因應「滾動式政策」,再三研擬政策並隨時調整,臨床的護理人員都有抗疫共識,因為誰都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能結束新冠肺炎戰「疫」。

骨科病房代理護理長巫佳燕回憶,5 月 21 日星期五,很多人的心情因為新冠肺炎確診數攀升,而蒙上灰灰的陰霾,但自己的心卻因為一群工作夥伴,而溫暖了起來。

「我們單位主責是骨科病房,但是面對抗疫政策的實施、是不分科別的,當接到需要立即進行病室空間調整,準備給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入住的消息時,心情十分浮躁,幸好身邊有一群夥伴,讓我的心瞬間安定下來。」

「阿長,我們可以幫忙喔!」巫佳燕說,沒有人惶恐或拒絕,而是貼心陪著我,跑一遍病室的動線規畫,有人下班後仍主動幫忙。「夥伴們第一時間的心意,對身為單位主管的我,實在是難能可貴。」

護理長雖然不用在第一線照護病人,不必擔心直接接觸確診病人,但巫佳燕說,內心卻需要比以前更強大,因為,並肩而行的護理夥伴,都是自己的責任,「他們的健康與安全,比我自己還重要。」

隔天,為了讓調整後的病室動線更順暢,病房護理人員、專科護理師們,在手邊工作告一段落後,互相補位、齊心協力完成防疫動線指標,過程中沒有一絲埋怨,只有彼此的進度詢問與歡笑聲。

巫佳燕看著同仁捎來的幾張照片,心裡滿是感動與不捨。感動的是,他們明知有風險,卻願意努力盡一分心力;不捨的是,護理同仁們也是別人的兒女、兄弟姊妹、配偶與父母,卻依然願意扛著身心壓力,勇敢站在最前線,為護理、為抗疫挺住自己、堅守崗位。

巫佳燕說,這些小故事只是護理單位的日常,她仍希望透過護理身影的一小角、護理紀錄的一縮影,讓更多人看見,第一線直接接觸照顧的專業護理人員,雖然工作壓力沉重,長時間接觸病人,暴露在病毒風險中,但他們在盡力之餘,所想的不是個人利益、所思的不是個人願望,而是祈願深陷本土疫情風暴的大家,都能自律團結、戒慎虔誠,一起完成這個時代的功課、共同的作業。

「我是護理師,我驕傲!我也以單位護理夥伴的您們為傲!」巫佳燕發自內心的吶喊。

取材/志為護理 (2021 / 08) 
撰文/巫佳燕 (大林慈濟醫院8B骨科病房代理護理長)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