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萬華是疫情三度警戒下的重點區域,那裡有不少平日露宿街頭的無家者,容易因為缺乏防疫保護物資,導致成了防疫破口。

在關鍵時刻,萬華的民間組織集結起來。從 2003 年開始就在當地做社工的張獻忠,號召在地人張起安全網,讓住在萬華與來往這裡的民眾各個平安也心安。

張獻忠 2011 年索性自己創辦社團法人芒草心協會,一直以來幫助萬華的街友,幫他們找社會資源。「很多人認為無家者身強體壯,百病不侵,事實上不是這樣。無家者身體比一般人差,大部分有慢性病,第二,有人覺得無家者都不事生產,其實 70%的人有工作,只是屬於非典型就業。」張獻忠還要幫無家者澄清,他們並非生性愛自由愛流浪,99%是非自願性流浪,因為經濟狀況不好而無家可歸,或有家歸不得。張獻忠做過統計,70%打零工的無家者不是舉牌就是派報,平均月收入最多八千塊,所以根本無法租屋。

有人刻板印象說他們愛喝酒,張獻忠不否認,因為他們都在戶外喝,所以經常被人看到,他說,如果是你拿著酒到戶外喝,也可能被歸類為無家者!「無家者平均年齡 55 歲,比較特別的現象是,去世的無家者平均年齡也是 55 歲。」所以他們很多人可說在瀕死狀況。他們學歷不高,憂鬱程度是一般人的五倍!

好在一直以來有善心團體,包括教會和後來相繼成立的芒草心等社福團體關注他們,芒草心會開放辦公室浴廁讓他們盥洗,也定期提供餐食或必須的醫療。張獻忠曾在社會局工作,所以他了解無家者因為沒錢以致不敢上醫院,要上救護車時臨陣脫逃!於是他請公部門提供掛帳單給無家者,看完病由社福團體買單,這才解決部分就醫問題。

很多人把他們當成社區的毒瘤,張獻忠進一步跟里長商量,讓他們打掃六米以下,原本不是環保局清潔工要清理的巷道,「因為它可能很髒,如果有人去打掃是不是很多問題就可以解決?社區變乾淨、無家者又可以得到一些收入!」而且還可以改變居民對他們的印象而。

「萬華雖然位在首善的臺北市,卻有全臺灣最密集的低收入戶、最密集的獨居老人、最密集的街友也就是無家者,所以萬華也因應這些特殊狀況有很多NGO,有對應老人的、對應兒少的、婦女的、身障的、無家者的,其實平常都有連結,所以在萬華有一個很特別的NGO組起來的社會安全網!」張獻忠講到重點了,也因此疫情一爆發,幾個組織立刻分工合作。

包括在地善心商家提供倉庫,曾經每天得打包五百人的物資量,因為一場疫情將原本躲在網咖或超商的無家者全趕了出來,他們一時之間沒了棲息處,都得一併照顧到。張獻忠甚至安排他們去打疫苗!「對疫情的知識,他們其實是不知情的,常常成為病毒的受害者,面對病毒與貧窮,沒有人是局外人!」


 

謝謝芒草心、人生百味和救世軍等草根社福團體,他們的愛補上最重要的那張網目,讓我們更了解無家者的處境,看清他們真正的圖像。

看更多→【人文講堂】疫情下的無家者 - 張獻忠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