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 - 郭漢崇
曾經,有一位罹患間質性膀胱炎的患者,每次一進診間,就會叨叨絮絮抱怨自己的人生何其苦……,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郭漢崇主任,有一次忍不住打斷他的話,「你不要再講了,每次講的都一樣。」
病人一聽,大為光火,「我在門口等了三個小時,你聽我講三分鐘不行嗎?我都這麼難受了,你還不聽我講。」
郭漢崇汗顏也想起行醫之初,母親對他的期許 -- 要當醫生就要當一個好醫生,不是要賺錢,而是要幫忙病人,不要像我們以前去看的那些醫生……你一定要做一個好醫生。
母親曾告訴他過往許多不堪的回憶:「由於家窮,生病也不敢求診,長大瘡,自己割破再敷草藥;得了瘧疾發冷又發熱,也只能灌下一壺壺的草藥,等待疾病自行退去。」有一次,郭漢崇生病,母親帶去診所,不舒服的郭漢崇又哭又鬧,惹得醫生不悅,「你的孩子怎麼都不教好呢?」母親當場羞憤難耐。
他深刻反省:「病人信任你,希望你幫忙解決苦痛,你卻沒耐心,想把他交給別人,並期待每個病人最好都嘻嘻哈哈的,這樣就不是一位好醫生了。」
平均一個月約有一百臺刀的郭漢崇,一年近一千臺刀,數十年來,在手術臺上,也面臨過幾次令他如今想來都刻骨銘心的手術。
「有回替一名患者執行腎結石取出手術,原是一場小手術,卻因為流血不止導致後續一連串的治療、開刀、急救,甚至一度裝上葉克膜。」郭漢崇為這名病人日夜心神不寧,每天都得因應病人不同的狀況,急著想出更好的解方。但病患家屬不僅沒有責備,反而時時叮嚀他要記得吃飯、休息,甚至在面臨重大決策時,肯定地告訴他,「郭醫師,我相信你,如果做了(手術)媽媽才有機會,那就去做吧!我們一起把媽媽救回來。」
「得到如此正面支持的力量,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好好照顧病人?」即使困難重重,郭漢崇在最後一刻,將病人從生死邊緣拉回,他不認為全是自己的醫術,「病人的求生意志很強,她孩子對我的信任,也是成功的要件,因為我們是生命共同體。」
郭漢崇坦言,這些回憶並不美好,回想起來內心也會飽受煎熬,為了別再發生相同遺憾,他將這些回憶變成教材,也撰寫成書,提醒學生特別留意,以免災難再度發生在手術室。
身處醫療端的郭漢崇,2020 年 9 月替自己診斷出攝護腺癌。雖然是初期,有些醫生認為還可追蹤觀察不須動刀,但不定時炸彈就在體內,那種不確定感,令他毅然決然決定動手術,找上自己的好友,同時也擁有豐富攝護腺癌手術經驗的歐宴泉醫師執刀。
「以前病人要做切片時,都會擔心問我會不會痛,我都要他們放心,切片很簡單,也不會痛。」直到自己歷經切片過程,才終於明白,切片時確實不會感到疼痛,但術後小便時會痠疼,偶爾還會出血,甚至因為在肛門做切片,會放紗布,「那種不自在必須一直到紗布移除,才能輕鬆解小便。」
修復期間,插著尿管的種種不適,他開始感同身受,他的病人在住院期間,為何手術順利,卻還是鬱鬱寡歡……
術後,他將自己的親身體會寫下來,發送到群組,讓學生們明白原來術後病人會感受到種種的不適,期待醫師們能苦其所苦,「問診時,病人會覺得你懂得他們的感覺,同時醫生們也能更謹慎照顧病人。」
一場癌症,郭漢崇更能體會病人所苦,也讓他更珍惜生命。他感嘆表示,每天醒來,就覺得生命少掉一天,然而這也成為一股助力,鞭策自己必須更積極面對生命及想做的事。
取材/ 大愛之友 (2021 / 07)
撰文/ 凃心怡
- 喜歡5
- 難過0
- 懂了1
- 感動131
- 感恩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