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上人承襲印順導師『為佛教,為眾生』的理念,往前推溯,導師的精神來自佛陀的正法,往下傳承,我就想到了我們的大師兄德慈師父。」

靜思精舍德勘師父說,大師兄幾十年來,依著上人的教法,帶著我們這些師弟們,恪守本分的守著精舍,也支持著上人做慈濟,該做的,所作皆辦,應該了無遺憾。

「但是在前天,我們幫慈師父辦了追思會,突然間覺得好感傷,真正覺得大師兄離開了。雖然心裡面知道精神永存,終究是凡夫心,還是很傷感。」

德勘師父憶起大師兄的典範,充滿敬佩!「我到精舍二十幾年,深刻感受到慈師父對我們的教導跟關懷。他以身作則,固守著靜思法脈和家風,讓道風、道氣不能失,所以當我們有所懈怠時,大師兄就會殷切的叮嚀我們。」

德勘師父又說,每每舉辦任何活動或課程,只要跟大師兄說一聲,他總是全力支持,不管他那時是累還是病,聽到老師要來,就會趕快起來,坐在第一個位子聽課,給我們一分支持,也對老師表達一分敬意。這幾十年來,他以身示教在帶著我們,即使到了後來,進行了膝關節置換,老人家也沒有休息太久,很快又回到他的工作場域。

十幾年前,為了減緩地球暖化,空氣汙染,精舍更換了水箱,外殼用陶瓷做,所以重新啟動了陶藝坊。德勘師父說,那段時間常常跟慈師父互動,「有一天看到他的手潰爛了,驚訝地問:『師兄,你的手是爛的!』我們的大師兄雲淡風輕地說:『我不只手是爛的,腳也是爛的。』」

怎麼會這樣?因為陶粉很利,他的皮膚本來就不好,所以手腳就因為陶粉的侵蝕而潰爛。德勘師父強調,這完全不影響慈師父去承擔使命跟責任,他仍堅持的守護在工作崗位上。

「即使他後來換了膝關節,還是每天從精舍,騎著電動車到陶藝坊,因為大師兄說,雖然上人有交代,不要他做得太辛苦,但是精舍是全球慈濟人的心靈故鄉,精舍要做慈濟人永遠的後盾,這分承擔很重,他要盡自己一分力量,不管再怎麼樣,還是要堅守住崗位。」就是對上人的一分承諾,慈師父五、六十年來,堅持力行在這條修行道路上。

德勘師父說到這裡,想起了去年慈科大要進行試驗,種植了油柑果,等到收成時候沒有人力,來請求精舍是不是可以幫忙採收?

「其實當時精舍非常忙碌,負責的師父也很苦惱,就跟大師兄說了這件事。慈師父說,『該採就要去採!』他號召了陶藝坊的同仁、志工,親自領隊去了慈科大。老人家的動作非常俐落,完全看不出是一個八十幾歲的人。慈師父永遠做我們的典範,帶動我們走在修行路上。」就像上人的教導,世間無常幻化,有付出、無付出都一樣會過去,但是有付出者,生命價值就會不同。

  

德勘師父有感而發說,慈師父那時住院,身體虛弱不已,心裡卻時時想念上人、想念精舍,在跟上人視訊對話時,他深自求懺悔,也擠出微薄的力氣,堅定跟上人說,要生生世世追隨上人行菩薩道。

「上人曾經說過,『為佛教、為眾生』,沒有一天不累, 隨著日子走,生命是減少了,但是能與眾生結善緣、造福業,是我們一生中應該盡的責任。要發心如初,成佛有餘。」

德勘師父強調,就是這樣的心志,上人指導著慈師父,慈師父帶領我們,向著初發心的愛,回歸清淨本性,法髓才能永流傳。

【註】:
德慈法師(1934 年- 2021 年 5 月 26 日),靜思第一代弟子,
「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草創初期,自力耕生並協助證嚴上人籌措救貧基金,與精舍出家眾做過許多種工作,備受師弟及慈濟人敬愛。

(德勘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210605
記錄:魏玉縣
整理:慈泠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