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放錯地方叫垃圾,放對地方則是寶。」慈濟推動環保 31 年來,環保志工努力在各社區落實回收,減少垃圾汙染環境。

50 年前,環保志工陳淑敏為了家庭生計,經營廢五金回收,在機械不發達的年代,都是徒手作業。1990 年成為慈濟會員後,開始在環保點幫忙,「因為我從事回收事業,完全不怕髒亂。一開始只是單純的當志工,後來不斷聽到慈濟志工演講分享,才知道資源如果變垃圾,會嚴重破壞自然生態,最後會影響人的生活,所以我更要投入環保。」

除了在環保站分類回收資源,也定期到社區公園,做定點回收。「曾經有社區的拾荒阿嬤,看到慈濟在公園做回收,拖著空車過來,我們就將現場回收的紙箱搬上她的拖車,讓她載去賣當生活費,因為他們更需要這份收入;慈濟做環保,從沒想過要跟弱勢者搶工作。」

如何把資源變成寶?「永續」的觀念很重要!像舊衣是被拒收的資源之一,現在有青年創立以永續為核心的時尚品牌,堅持不製造垃圾,利用回收丹寧布衣物,再做成漂亮的衣服、包包等產品。

產製過程還聘用二度就業婦女與在地裁縫師,當中有不少是弱勢家庭,在實踐循環經濟的同時,也兼顧了慈善。慈濟志工扮演橋梁角色,讓品牌與各地環保站合作,回收所需要的材質舊衣,借助環保站的資源,延續「廢物化為寶」的行動。

環保志工平均年齡逐年升高,在環境與人力條件許可下,慈濟環保站的功能將結合長照,照顧來當志工的年長者或身心障礙者。也嘗試借助有室內規畫等專業能力的年輕人來改造環保站,讓社區民眾更願意走進來。

長年投入回收工作的陳淑敏,希望年輕人要更正視環保議題,不要小看每個小動作對環境帶來的影響。「超過 30 年了,阮堅持繼續打拚!畢竟,地球是大家的,要共同守護!」

口述/陳淑敏(臺北松山區慈濟志工)
整理/陳麗安
取材/慈濟月刊 (2021/05) 

攝影/黃筱哲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