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錯事了!我勇敢承認也積極處理,但受到的打擊卻是從未料想到的……」

花蓮慈濟醫院病房護理師吳子齊,踏入臨床後,在學姊悉心教導下,成為一位獨立而且能處理常規事務的護理師,只是,進入臨床工作 4 個多月後的一天白班,竟然發生給藥的異常事件。

吳子齊回憶,小夜班學長交接班核對藥物時,發現給藥異常,知道時,心情很緊張,也擔心對病人有影響,馬上到病房向病人說明。

「就在我跟病人說完,回到護理站預備通報時,回到病房的家屬知道後,氣憤的到護理站,要求醫療人員到床邊,再次解釋事情始末。」吳子齊跟隨當班小組長到病房,面對家屬的質問,一直道歉一直道歉……

回到護理站,值班護理長來了電話:「家屬將剛剛對話內容,轉播到網路社群,媒體收到消息要來醫院尋找當事人」,一起當班的同事,幫吳子齊完成工作後,催促他離開醫院。

「回到家後,我想著如何彌補犯下的錯誤,然後結束一切跟護理相關的事物,從此逃避下去。」

當天,阿長打了電話給吳子齊,了解事情全貌,也關心他的心理狀態。「阿長確定我心情暫時穩定後,告訴我要主動告知雙親實情,也引導我回想當時給藥時候,出現哪些錯誤,還提醒要思考如何改進,防止以後有類似情形發生!」

隔天早上,吳子齊也從醫師們的說明中,知道病人還在合理治療範圍內,心情有稍緩一下,但是又想:「當下或許沒有影響,未來如果發生了怎麼辦?」他陷入不斷自責的循環。

「科主任了解事情原委,約家屬進行說明會,家屬希望我到場,我也想勇敢面對病人及家屬。」與家屬面對面會談時,病人說,誰也不願發生這件事情,事件當下有馬上通知病人並做出處置,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家屬還對我說,要好好記住這次失誤,往後要更加小心,也希望病人獲得妥善的處理……」

事件發生後,阿長安排吳子齊臨時休假處理事件。「放假期間,我找了母校老師討論,也想在事情結束後離開醫院,結束護理生涯,老師反問我:既然你能面對家屬以及談妥事情的解決方向,為何事後要選擇逃避?」

最終,吳子齊決定留在護理,努力改正自己、精進自己,以及察覺可能會犯錯的地方。

「當我再次回到工作崗位,與阿長討論工作流程如何改善,改變工作習慣與面對不熟悉的事物時,盡快查明清楚掌握全貌,以及與學長姊討論處理問題的方法。對於這事件最根本的導因:給藥步驟,也做了一次最詳盡的複習,仔細檢視並改正我會疏忽的部分。」
 

「直到今天,回想起當時的情況,仍歷歷在目,如此清晰。」吳子齊也暗暗在內心發誓,遵照護理規則,絕對不發生同樣或類似錯誤,一步一步踏實發揮護理助人的良能。

取材/ 志為護理 (2021 / 02) 
撰文/ 吳子齊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