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是什麼?靜思精舍德澍師父在志工早會上,引述一行禪師的解釋:「真愛有四個元素,就是慈、悲、喜、捨。」

「慈」,給予喜悅、快樂的意願和能力。要培養這個能力,就要學會觀察、傾聽,去理解人,這樣才會知道這個人需要的是什麼,才不會給我們愛的人,不需要的東西。

「悲」,舒緩和轉變苦難、減輕憂傷的意願和能力。悲是帶有深刻關懷的,我們要有能力去拔除別人的苦難。

「喜」,帶給別人和自己喜悅。如果愛一個人卻讓對方整天哭泣,或者自己也哭泣,就不是真愛,真正的愛會讓人感到喜悅。

「捨」,平等心、不分別、容納每一個人。想要理解和真正愛一個人,就要把自己放到他的立場,跟他成為一體。如果能做到,就會想:「你的問題就是我的問題,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

德澍師父有感而發:當我們的愛是真愛,這分愛就會不停成長,心也會漸漸擴大,擴大到不只愛人類,也會愛動物、愛地球,變成大愛;而要培養好的人際關係,就要用佛陀教導的四無量心 -- 慈、悲、喜、捨。

「維持好的人際關係,講話和溝通技巧很重要,美國心理學家盧森堡博士,早年深受言語和肢體暴力之苦,最後創立了『非暴力溝通』,目的要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愛,還有自己對自己的愛。」

德澍師父解釋,「非暴力溝通」的方式用意是建立真誠和同理心,可以讓我們真誠表達自己,也深入傾聽別人,把人和人的心連接在一起。而「暴力溝通」指的是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痛苦的語言,吵架、挖苦、辱罵,甚至沉默也算,「比如兩個人吵架掀起冷戰,表面上沒講話,可是內心都不好受。」

德澍師父進一步說:「我們都是有情眾生,也會有迷惑的時候,所以情感會帶給我們痛苦,修行的功課就是『轉迷情為覺有情』。『迷情』會讓人在原地打轉,『覺有情』會給人生的方向,帶我們走菩薩道。」

證嚴上人在「人間菩提」節目開示:「小家庭永遠有纏不完的煩惱;擔憂兒子、擔憂孫子,擔憂他未娶,擔憂她未嫁。嫁了,擔憂一大堆,滿心都煩惱,如何做、怎麼做都不能滿足自己的心意。」

上人叮嚀大家,時時記得法親關懷:「今日我關懷別人,來日換另一群人來關懷我。從年輕時做慈濟,到老來,還有更年輕的陪伴我們繼續做慈濟,不會停歇,只要把法親連接得鞏固,菩薩道就不會斷。菩薩道的記憶、習慣,會帶來了來生世,緣會連接得很好,永遠不會分離,這叫做法親情 ,也叫覺有情。」

德澍師父以台北永昌環保站為例,「過去這裡是間美容院,老闆賴美姿師姊退休後,把美容院轉型變成環保站,邀約左鄰右舍一起做環保;環保站還有兩位老菩薩,鄰居做了四十多年,每天早上相約上市場,做環保。

這個環保站很多志工年紀都大了,一位八十幾歲的老人家,有時上上下下搬運回收物,很耗體力,他的孩子見了不捨,經常出來幫忙。社區有了環保站,不僅凝聚左鄰右舍的情感,也可以邀大家一起做好事造福。」

德澍師父強調,好的人際關係會帶來健康和快樂。跟人互動時,要用四無量心 ──慈、悲、喜、捨,給人快樂、也要拔除別人的苦,膚慰傷痛,「在給別人快樂的同時,自己也要快樂,再把愛擴到無量大,愛每一個人,用覺有情,廣結菩薩緣。」

(德澍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201116
記錄:魏玉縣
整理:慈泠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