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泡即食的「香積飯」看似簡單,靜思精舍德慶師父說,當中還蘊涵靜思家風「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精神,也是證嚴上人一念悲心的源起。

德慶師父舊法新知,追溯歷史:「慈濟早年在大陸華東賑災發放大米,領取的鄉親如果生病,沒有辦法起來烹煮,大米沒有辦法馬上救急。所以,上人希望常住師父們,可以研發一個能夠及時沖泡的米飯,就算是賑災人員,也有熱食可吃。」

上人輕輕的一句話,常住師父們聽在心裡,剛好因緣殊勝,2003 年德晗師父隨實業家到日本技術觀摩。

德慶師父笑說,其實日本很早就開始生產即食飯,製造商有龐大資源,研發室設備先進,「可是,精舍力行『克己、克勤、克儉、克難』,德晗師父的『研發室』,只能設在早期穀粉間後面的桂花樹下,用花了不到 10 萬元的蒸籠來煮飯。

初期,常常煮到燒焦,失敗的米飯,就由常住師父們一起惜福;後來,買了乾燥機,做出來的米粒卻不能覆水,德晗師父很不明白,打了電話詢問廠商,得到的回答是:乾燥機本來就是這樣子!」

當時台灣沒有乾燥飯,連廠商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毫無頭緒的德晗師父,與研發團隊之一的德偌師父,從白天想到黑夜,從黑夜想到白天,沒有人力支援,也沒有任何資訊來源,更沒有問問題的對象,只能靠自己,不斷努力研發。

環境克難,人卻能克勤,德晗師父勤奮研發下,終於在 2006 年成功,上人取名「香積飯」。

圖:2011 年日本東北大地震,花蓮靜思精舍準備香積飯送往日本賑災,靜思精舍師父與志工合力包裝,右一為德晗師父。

2009 年莫拉克風災,受災嚴重的中南部地區,斷水、斷電,民生物資缺乏,靜思精舍常住眾從 8 月 8 日下午開始,緊急趕製香積飯,連夜送往中南部受災地區,到 8 月 20 日為止,共送出 34 噸香積飯,及 5 萬 7 千多盒沖泡式的「福慧湯品」,及時解決受災鄉親三餐問題。

2010 年巴基斯坦水患、海地大地震,2011 年日本東北大地震,2013 年菲律賓海燕風災,2015 年尼泊爾大地震,2016 年塞爾維亞難民營,2020 年美國 COVID-19,香積飯已經成為災難中一股溫暖的真情。

香積飯沖泡方便,用熱水泡 20 分鐘,冷水泡 50 分鐘,就可以食用。上人曾說:「災難中最直接需要的就是飲食與水」,香積飯的研發,符合了上人的期許。

雖然,香積飯在災難時能派上用場,德慶師父仍有感而發:「災難是大家都不願意見到,現今氣候不調、災難不斷,拯救地球也是拯救人類,大家一定要生活儉樸、愛惜物命,更重要的是茹素。收斂起放縱奢侈的心,就從三餐開始力行。」

(德慶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圖:2009 年莫拉克風災,志工及青年學子,支援災區便當(熱食)製作,將香積飯裝在環保碗裡。

圖:2010 年巴基斯坦水患,賑災團前往災區塔塔縣勘災。陳金發師兄(濟源,左2)、陳志強師兄(濟任,左1)探訪災民,並教導如何沖泡靜思香積飯。

圖:2010 年海地大地震,賑災團於「神之恩典教會」進行「以工供糧」家園清掃。洪嘉霙師姊準備香積飯、飲水讓大家享用。

圖:2011 年日本東北大地震,慈濟志工前往宮城縣登米市舉辦愛灑茶會,關懷南三陸町的災民。井田音心師姊(左2)、慈青井田龍(左1)為災民奉上香積飯。

圖:2013 年菲律賓海燕風災,慈濟志工前往重災區萊特省獨魯萬市發放熱食。呂麗卿師姊發放香積飯熱食給災民。

圖:2015 年尼泊爾大地震,慈濟賑災醫療團在帳棚區供應熱食。災民享用咖哩口味香積飯。

圖:2016 年塞爾維亞難民營,慈濟志工前往普林斯博瓦其難民收容所發放熱食香積飯。難民享用香積飯,比「讚」的手勢。

圖:2020 年美國 COVID-19,受到疫情影響,以得來速模式進行物資發放,志工將物資直接放到車裡;除了現值卡,也發送香積飯、麵、口罩、毛毯等。

20201030
記錄:李如玉
整理:慈泠
攝影:陳玉萍、簡淑絲、孔秀蓮、蕭耀華、劉子正、林炎煌、馬安琦、陳羅美珠、陳祖淞、林書賢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