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醫師也是病人 - 陳燕麟
陳燕麟是新店耕莘醫院病理科醫師,也是「肢帶型肌肉萎縮症」患者。
高一時被診斷罹患罕見疾病,四肢也隨年紀逐漸萎縮失能,面對自己的疾病,陳燕麟有著超凡理性,「目前還站得住,我能走就盡量走,多感受走路的感覺。」
陳燕麟回憶,在國二、國三的時候,自己跑步愈來愈慢,甚至腳踮不起來,心裡覺得奇怪,就去看了醫生,住院期間,做了一堆檢查。
「出院前,主治醫師對我說,要做肌肉切片檢查,因為是一個小手術,躺在病床上就可以了。這個手術在左大腿打了麻藥,再拿刀把皮割開,把肉挑出來,雖然有打麻藥,但是在取出肌肉組織,剪斷的那一瞬間,還是有痛覺。」陳燕麟對這段過程,留下深刻印象。
「你罹患的是肌肉萎縮症,這個病是沒有藥醫的。」醫師告訴燕麟檢查結果。
「那一瞬間我懵了,在醫學發達的年代,怎還會有這樣情況?那時,我是怎麼回到家的,都想不太起來。」
醫師的珍斷對陳燕麟影響很大,這也是他現在致力研究肌肉萎縮症,希望以基因檢測做為第一步的原因,當基因檢測愈來愈成熟,可以讓某些病友,不用體驗可怕的肌肉切片手術。
「有次閃過一個念頭,其實,我不一定要治癒這個病,如果有機會可以減緩它惡化,例如,本來 30 歲要坐輪椅,延緩到 40 歲,這 10 年的時間就有很大意義。」
2019 年陳燕麟接任中華民國肌萎症病友協會理事長,開始全力推動「公益基因檢測」。
「以前也有基因檢測,做法比較偏向醫師懷疑是什麼病,再去抽血驗基因;如果懷疑錯了,再想一想是什麼病,請病人回來再抽血,但這對移動不方便的病友是很辛苦的事。我推動的基因檢測,抽一次血,同時看完兩萬三千個基因,病人不用來來回回跑醫院。」
陳燕麟強調,這樣的檢測費用還是貴,以往價格大約十來萬,隨著技術進步,現在已經降到三萬塊左右。
「三萬塊只是實驗耗材成本,其他的判讀等等,都是我自己處理,所以不太需要花太少錢。即便只要三萬塊,弱勢家庭還是可能付不出來,所以我們舉辦一系列活動,請病友當講師,給予講師費,除了讓他們知道自己是有用的人,也藉由與正常人互動的課程,讓病友知道自己也能帶給大家正能量。」
高一確診罕病的陳燕麟,生病近 20 年,現在最想見到的人,是高中老師黃俊源與同窗。師生好久不見,兩人相擁打氣。
黃俊源老師也回憶那一年的高三歲月:「大家都在為自己理想、前途、夢想打拚,燕麟那時候也覺得要跟全班一起,考上自己理想的科系。可是那時候,他只要熬夜念書,隔天肌肉就沒有力量,沒有辦法起床,就會請假。
他寫生活週記的時候也提到,自己的靈魂被鎖在身體,所以我拿一些勵志的書籍給他看,希望他學會,疾病是住在他的身體裡,要跟它和平相處。」
在黃俊源老師引導下,陳燕麟走過了剛診斷肌萎症最難過的日子,20 年後,終於有機會當面說聲「老師,謝謝您!」
完整內容請看:
- 喜歡3
- 難過0
- 懂了0
- 感動60
- 感恩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