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寶藏被偷了?
當情緒一旦爆發出來,很可能會衍生問題行為,譬如,把自己的負面情緒,發洩在身旁無辜的人身上,也可能因為憤怒而毆打人,或是說出傷害對方的話而引發糾紛,讓人際關係惡化。
靜思精舍德澍師父認為,情緒的惡循環,只會引發更多惡的循環。「所以,我們要學會控制情緒。但是控制情緒,不是不可以有情緒,而是在情緒來時,要自我克制不做出有問題的行為。」
佛法說的「忍辱」是修行者必備功夫,「忍辱」到底有 多重要呢?
德澍師父回憶,在戒場受戒期間,上菩薩戒的第一堂課,講師真華長老發給每人一張書籤,上面印著「忍耐歌」。
如果要修福慧,就要先學會忍耐。所以,德澍師父把書籤放在書桌上,三不五時拿來念一下,提醒自己,不忍耐會生禍害,發脾氣是障礙自己智慧。
不忍辱又會怎麼樣?德澍師父說,容易結怨!
「有時候,脾氣很難控制,一不小心惹人不高興,就跟人結了惡緣,下次再見面,雙方心裡都有個結,如果彼此還要長期相處,日子就變得難過,會變成『怨憎會苦』,沒有辦法活得很安樂。」
德澍師父解釋,老子說的大怨,指的是深重的怨恨,就算進行和解,必然會留下殘餘的怨恨,最好就是抱持寬大的心,不要與人計較。「一般人不會有大怨,但人與人之間難免有不滿,就會結小怨,只要心裡藏著怨,就很難行善,最好一開始就不要跟人結怨,一旦有了心結,就算表面上化解,心裡還是有疙瘩。」
德澍師父也表示,「感恩心」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正能量,當人心存感恩時,負面情緒自然會被擺在一邊,不會成爲主要的情緒,而且,感恩心可以化解仇恨。
「就像慈濟人用愛去關懷敘利亞難童,幫助他們去除恐懼、仇恨的心態,一直教育他們要心存感恩。現在,這些孩子心裡很正向,想的是長大後要幫助其他受苦的人。感恩心非常微妙,還可以排除很多負面的情緒或念頭。」
德澍師父分享自己的體會:「有一次,被一件事弄得很煩。我覺得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也是對的事,就是有人嫌麻煩,一直反對。忽然間,我察覺到在事件之前,我的心是很平靜的,什麽時候開始,我的『平靜』不見了,取代的卻是『煩燥』的心?」
這個煩躁的心,困惑了德澍師父一段時間,直到想通了一件事……
「原來是我内心的寶藏被外面的境界偷走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外境,接觸事件,引起煩燥的心。如果把煩躁心跟感恩心拿來比較,哪一個比較有價值?是煩躁的心還是感恩心?我要保留在我的心裡面,是什麽樣的念?我想通了,感恩心比較有價值,而煩躁的心就像是心靈垃圾,是可以丟掉的。
我們的念頭,一直都在生住異滅當中,起了一個念,過一會兒就不見了,等一下又起一個念,一會兒又不見,意思是,我們的心在每一秒鐘,有無限可能的念頭出現:高興、興奮、生氣、沮喪、悲哀等等。這也表示,自己可以選擇要什麽樣的念頭。」
證嚴上人晨語開示《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希望眾生人人都能得到幸福、快樂,就叫做大慈。我們要自問:每天與我對面相看的人,是不是盼望他沒有煩惱,很輕安、快樂。」
德澍師父認為,時時抱著「希望人人都能得到快樂」的念頭,自己也會快樂;與其讓不可預知的情緒來影響自己,不如時時培養「大慈」的心念,人人都可以當「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做一個給人快樂的人。
(德澍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200820
記錄:吳碧華
整理:慈泠
- 喜歡8
- 難過1
- 懂了12
- 感動18
- 感恩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