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紙用一次就丟掉,我不捨啊!」證嚴上人曾開示,紙,要讓它不斷發揮生命功能。對一般人而言,一張紙可能用過即棄,但在上人手中至少使用四次:第一次用鉛筆寫,第二次用藍色原子筆,第三次是紅色原子筆,第四次是毛筆。

圖:證嚴上人早年志工早會開示大綱,白紙陸續以鉛筆、藍筆、紅筆寫過,再以毛筆書寫使用。

「這張紙,我要很感恩;這滴水,我要很感恩。因為感恩,你就會疼它,就會惜它、節省它。」上人的教誨,靜思精舍常住眾奉行,走過半世紀的惜福日常。

農禪生活自食其力、自力「耕」生,向來是靜思精舍修行道場履踐的依歸,「行經」是精舍常住每天必誦的經典。上人說,道理光是懂也沒有用,要懂得做;做,是最踏實的道理。就像生活中的物資若不珍惜,很快就枯萎、毀壞,「雖是無情物,仍要呵護、疼惜,才是通達道理。」

「水是大生命,要很珍惜。」用水,上人也絕不浪費,「一早梳洗的那一盆水,是我一天的洗手水;晚上沐浴那些水,是隔天早上沖馬桶之用。」上人耳提面命:「世間資源,要懂得節約、珍惜。」因此,「慈誠樓」地下室的蓄水池能儲雨水,作為浴廁清潔或澆灌植物之用。

上人如何省電?書房裡面通常是暗的,「我如果看書,桌上僅有一只省電的小燈光。」超過半世紀,日日如常,上人就是這樣生活過來。

「電燈不用,為什麼不關?」這是上人常常提醒大家的一句話,修行,要疼惜一切,隨手關燈,水龍頭的水不要讓它直流,「浪費電力、水資源,便抹殺了這個東西,就是殺物命。」

現代人為了跟上流行,手機一支換過一支,用物一件換過一件,消費過了頭,這也是殺物命。上人語重心長:「人人手上一支手機,沒傳好的,就是傳煩惱,無不都是亂了自己的道心,這不僅殺物命,也殺害了人的慧命。」

「這張紙,我要很感恩;這滴水,我要很感恩。因為感恩,你就會疼它,就會惜它、節省它。」上人省紙、省水、省電,省一切物資,知福、撿福、惜福,再造福;一路走來,總是以身教、境教來影響、攝受、感動身邊每一個人。

靜思家風一脈相承,上人的法,精舍常住師父拳拳服膺;洗衣時,衣服擰了又擰,幾近全乾,洗手水也留下來,作為沖馬桶之用。

在精舍大寮,洗菜要過「五關」,以清水稀釋濁水,讓滴滴水都有大用;省下的水用來洗滌工具、地板,或澆灌植栽與菜園;洗米水不只用來灌溉,更是大寮洗鍋碗瓢盆的最愛。

圖:回收大塑膠袋剪成圍兜,精舍大寮的執事師父、清修士穿上準備洗碗盤。

圖:廢棄電風扇的保護網,德佺師父做成曬衣架、抹布架。

圖:日常工作開小燈,是常住師父的惜福日常。

早期精舍是吃了這一餐,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若有一條白蘿蔔,是多麼地珍貴,包括外皮或葉梗都成佳餚,每個部分都用得淋漓盡致。

負責知客的德安師父強調,以前煮東西,沒有香菇、素料,只有醬油香,常住滷出的菜乾也是叫好又叫座,「處處節約,這裡省一點,那裡省一點,節省開銷。這是身為常住該做的。」

善用、疼惜物命,再賦予生命,是精舍零廚餘的主要原因。

在一般人眼中,豆渣、菜渣、果皮是廚餘,但在精舍是寶中之寶。將它們做成了有機肥,果皮還可以製成酵素、淨皂。

「瑣瑣碎碎的事情很多,但日子過得非常踏實,沒有空過。」負責做有機肥、酵素的德務師父深有體會:「有機肥是菜的成長養分,而菜則滋養大眾的生命,以成就道業。」生命成就慧命,是無情眾生與有情眾生相互成就的美善篇章。

安住精舍修行 33 年,承擔環保執事 20 年的德定師父表示,資源回收很重要,知道的人不少,但共識的人不多,更何況是共行的人。

每天整理堆積的紙箱,還有各式回收資源,德定師父 20 年來堅持不退,「我是承擔一份執事,是本分、是責任。」他很佩服社區環保志工,「他們不論身分、地位,身段放到最低,不嫌髒、不嫌臭,而且做得甘願、歡喜,即使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的時刻也沒有畏縮。」

上人教育弟子將法落實於生活中,提倡資源回收,用生命與身行實踐;常住師父依教奉行,從事相中印證法理,讓物命生生不息,讓大地生命延續。精舍每一分子所做的都是小事,但小事卻匯流成全球慈濟人的後盾,豐富了全球慈濟人的心靈風光。

● 封面圖說:上人使用的便條紙,是善款收據裁下來的邊紙,同樣也是重複書寫。

摘自/慈濟月刊第 645 期
撰文/德澡師父
攝影/黃筱哲
相片提供/靜思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