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弟子」和「慈濟志工」的身分有何不同?靜思精舍德瑝師父解釋,同一個人,只是意涵不一樣。

「靜思弟子」入佛門接受上人的妙法,拳拳服膺,終生奉行;「慈濟志工」則是發於內心,立於志願,難行能行,使命必達。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佛陀過去生是國王,為了求正法,願意捨身命去為奴婢。打鼓向人民宣布:我要到四方求法,誰能為我說大乘法,我這一輩子,侍奉他,供養他,追隨他。」

一輩子有多少時間?上人晨語開示:「時間,面對著人間都是用我們的身去感觸,感觸世間的一切,所以全是身來受啊!常常說人生苦,苦無邊際,到底苦在哪裡?『生生世世為家奴,何時能脫離悲苦?娑婆是眾生堪忍,因此界眾生迷惘,此界眾生濁氣重,充滿貪瞋痴雜惡』。」

上人又說:「生生世世為家奴,為了家庭要外出工作,有的是歡喜護法在人間,若是不甘願的,除了心埋怨為家奴之外,還一直想,什麼時候才能夠離開這樣的家境,貧、無奈的人生?」

德瑝師父指出,如果我們還沒有學佛,或許為了生活忙忙碌碌,但是聽取上人的法後,也能成為殷勤的眾生。

「前陣子,太陽很烈,有一群慈濟人回精舍,在大太陽下幫忙除草,上人看了,心裡很不捨,但他們說很歡喜,風大,心很涼,上人,您不必擔憂啦!」

德瑝師父話鋒一轉,2017 年新加坡志工分享提到,有人問,「你們師父都不曾出國,怎麼能全球慈濟人都一樣?」

上人用很多譬喻教導弟子,這位志工也用樹來譬喻。他說,「只要這一棵樹的種子是這樣,它到了任何一個國家土地長大,都會是一樣。樹是向著十方,沒有前後東西南北。」

德瑝師父相信,上人成立慈濟功德會時,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在心中已有一個藍圖。

2017 年 5 月 23 日,上人以包粽子、串粽串來比喻組織結構與志業運作。法脈綱領就像能夠提起一串粽子的繩頭,如果每一條粽繩都不願意串連到綱領裡,就如多頭馬車,各行其是,久而久之,斷了法脈的源頭,精神力量就會慢慢消失。

法脈的精神就是綱領,分布社區的志工如同粽葉,把各項社會資源集中起來,將糯米、餡料綁成一顆顆粽子,各地的宗教處同仁像綁粽子的棉繩,不只將粽子固定好、綁起來,還要牽到綱領裡,才能整串提起來,不會零零散散。

除了把粽子綁好之外,在面對很多人事物,在所有的串聯當中,不是只有做事,而是那個法,那個味道,要進到整串粽子裡面,是要入法、傳法的。

德瑝師父笑說,自己吃了幾十年粽子,只有去年跟今年有因緣學習包粽子,原來鹹粽跟鹼粽是不一樣的……  

「鹹粽裡面有餡料的,就像慈濟宗門,每個慈濟人就像一張張粽葉,經過滾水滾燙、擦洗乾淨等,就如我們在見習、培訓等過程,每個人的心從剛強變柔軟,可以來綁粽子。」

德瑝師父還有更深一層體悟。「鹼粽,看來晶瑩剔透,就像上人說的,我們的法要很清澈。而且它的味道清淡,偶爾加個甜味,就像甘裡面,還有些甜味。而且包鹼粽,還可以學習縮小,就是不能包得太滿,不能太自大要虛心。」

德瑝師父認為,鹼粽可以代表靜思精神,鹹粽就代表慈濟,我們要有飽滿的東西給社會,取於社會,用於社會。材料那麼的豐富,而且還是素食。

德瑝師父感慨:「最近上網看了很多慈濟包粽子的照片,幾乎沒有年輕人,所以,上人擔不擔心啊?年輕人沒來學習,以後去哪裡吃素粽啊?買外面的嗎?外面的『法味』跟我們又不一樣。去外面取經,去取別人的素粽,就不是保留上人辛苦流傳的四大志業。」

很多資深菩薩年紀大了,一位 90 幾歲志工,今年因為手受傷,沒辦法回來包粽,去年我只學了一點點,今年想再繼續學習技術,可惜沒有機會了,要自己摸索,很辛苦,因為會花很多時間,浪費資源,好可惜。」

德瑝師父強調,法脈綱領就是提起一整串粽子的繩頭,每一個慈濟人,就像一顆粽子,如果光靠上人在擔,很辛苦,我們不要一直讓上人一個人繼續苦撐天下米籮。

《佛遺教經》有一段佛陀的話:「光靠我一個人延長壽命來維持,才能讓正法久住,這意義不大,應該是弟子們好好把佛法透徹了解,實踐,體證出來,一代一代弘揚、傳衍,正法才能久住。」

德瑝師父勉勵,只要大家共同一個好念,同一個方向,入人群去跟有緣眾生結善緣,這一個念頭,就是「同啟善念」。

 

(德瑝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200619
記錄:李如玉
整理:慈泠
繪圖:凌宛琪(阿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