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媽媽 社區防疫最前線
2019 年非洲東南沿海的莫三比克,經歷強烈熱帶氣旋伊代重創,2020 年大地才剛重現綠意,人民生活慢慢恢復,學校也重新開放上學。就在這個時候,全球面臨了嚴峻的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讓莫三比克再一次遭到衝擊。
3 月 20 日,因為南非確診人數有加快趨勢,莫三比克總統紐西在莫國還沒有確診病例時,採取一系列防疫措施,並在 4 月 1 日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為期 30 天。
儘管已提早準備,莫三比克還是在 3 月 22 日出現第一個病例;國內檢驗量能有限,截至 5 月中旬,確診人數緩慢增加到 100 多例。
莫三比克 2019 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世界排名倒數第七,為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倘若新冠病毒在這個極度貧苦的國度傳播開來,絕對沒有應戰的能力。
莫三比克全國人口約 2 千 9 百萬,只有 34 台呼吸器,醫療設備闕如並不是新聞,面對新冠病毒,醫療人員萬分憂心。貝拉中央醫院 3 月中旬剩下不到 100 個口罩,急需支援;索法拉省雅瑪郡醫院的醫師也表示,他們好一陣子看診無口罩可戴,雖有尋求貝拉中央醫院協助,但是中央醫院也自身難保。聽到醫護人員在缺乏防護的情況下看診,同是醫師的我很心疼也很不捨。
圖:雅瑪郡醫院醫護三月時已無防護用品,慈濟志工蔡岱霖(右ㄧ)與龍嘉文醫師(左ㄧ)前往致贈醫療口罩;疫情期間,慈濟共援助十二所醫院與兩個檢驗中心防護物資。(攝影/Daniel Tomé)
由於首都馬普托各社區都有慈濟志工,政府醫療單位特別邀請志工擔任防疫宣導人員,並派醫師到慈濟會所「慈濟的家」,培訓志工成為公衛宣導種子。
志工們以最傳統直接的方式,帶著水桶、肥皂、口罩和防疫宣傳單,走訪每一個社區,逐戶宣導新冠病毒防疫措施,也真的遇到不少民眾對於疫情一無所知。
自疫情爆發以來,乾洗手液和酒精在全球供不應求,可是在莫三比克,普通市民連購買肥皂、布口罩也要再三思量。
一塊肥皂 20 莫幣(約新台幣 9 元),在物價還沒高漲時,20 莫幣就可以買到 8 顆番茄。當地有固定工作者,平均月薪不到 5 千莫幣(新台幣 2 千 100 元以下),但大部分的人打零工、沒有固定收入;就如馬普托本土志工,他們的月收入 1 到 2 千莫幣不等,對他們而言,身上的 20 莫幣該買番茄還是肥皂,答案不言而喻。
位於馬普托市的馬夏奇尼社區,是慈濟志工在 2012 年第一個走入的社區,58 歲的蕾貝卡是當地的慈濟志工,她也是陪著來自台灣的蔡岱霖,在莫三比克開創慈濟慈善志業的第一批志工之一。這一次的防疫宣導,就從馬夏奇尼社區開始。
跟著蕾貝卡走入馬夏奇尼社區,看著她自信地解說新冠病毒,並且專業地教導民眾如何洗手,我無法想像,8 年前,蕾貝卡是一個飽受家暴的媽媽。岱霖告訴我,蕾貝卡曾經有一次被丈夫打得滿臉是血,請另一個照顧戶聯絡上她,她才急忙趕去協助。
陪伴了半年之久,蕾貝卡的丈夫慢慢改變,而蕾貝卡也一步一步從照顧戶變成志工;也因為她持續在社區付出,丈夫不但不再對她動粗,還以自己的太太是慈濟志工而感到驕傲。
其實,要進入各社區做防疫宣導,是有感染風險的。志工們後來告訴我們,起初也會擔心。比如蕾貝卡就說她感到害怕,但是她相信,只要把自己的保護工作都做好,就不必害怕,還可以去照顧更多的人。
其實害怕是人之常情,包括我跟著志工到有確診病例的社區宣導時,也會擔心;但最讓我動容並給我更大的鼓舞力量的,就是看到志工們表示,自己是慈濟人,有照顧社區的責任和使命,於是提起勇氣承擔、克服害怕,而且還愈做愈起勁,愈做愈專業。
在這一群純樸的婆婆媽媽志工身上,我看見了菩薩「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悲願,不禁深深讚歎。
圖:莫三比克政府四月起規定,搭乘交通工具需配戴口罩,然而市面上一罩難求,慈濟志工發放口罩、教導如何使用,司機如獲至寶。
原本 4 月底結束的緊急狀態,如今再延長 1 個月,政策雖是安全考量,但社會底層的打工者卻是苦不堪言。例如莫三比克很多中上家庭有女工幫忙打理家事,但她們多半都要搭公車往返雇主家,而公車因為擁擠,有感染風險,很多雇主為了健康及安全為由,便暫停雇用這些工人。
莫三比克在進入緊急狀態令後,為了避免群聚,連路邊的攤販和菜販也被迫停止營業,多少民眾原本僅是靠著這「一日收入」勉強過活。加上莫三比克超過 7 成糧食仰賴南非進口,但南非鎖國減少食品出口,莫國物價因此高漲,貧民更陷困境。
當地志工們強調,1 千莫幣原本夠買全家一星期糧食,如今一袋洋蔥從 250 莫幣漲到 7 百。志工艾蕾娜說,物價高漲後,她只好把平日一家七口一餐的 4 杯米變成 2 杯米;也有志工說煮飯時加入木薯粉,家人就能吃飽一點;孩子吵著肚子餓,就告訴孩子多喝些水、去睡覺,醒來就不餓了。
可知,這些志工還是有固定的收入,連他們都面對困境。近期慈濟預計在中部與南部展開糧食紓困計畫,幫助緊急狀態令下亟需援助的家庭。
全球糧食供應問題已經不是一朝一夕,只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變本加厲。
十多年前,我就盼著有一天可以到非洲行醫;後來因為慈濟的緣故,讓我擴大了對世界的認知,原來我每一餐的美好葷食,都在吃著那些我朝思暮想、希望可以幫助的人數日的糧食。原來,要幫助非洲的飢民,不需要到非洲,只要從每一餐做起,就是茹素。
十年過去了,我終於來到非洲行醫,看到孩子對食物的渴望,也看見偏鄉找水的困難,我很慶幸自己茹素十年;但是這還不夠,因為全球肉食供應逐年提升,茹素的人還太少,我們真的忍心為了幾秒鐘的味道,而吃掉原本可以餵飽飢餓人們的糧食嗎?
雖然我們不知道疫情會如何演變,但很肯定的是,這群莫三比克慈濟志工,將本著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的悲願,繼續深耕在當地,陪伴大家努力抗疫,攜手共度這艱難的時刻。
整理/龍嘉文(慈濟人醫會志工)
摘自/ 慈濟月刊第 643 期
慈濟全球援助紀實 👉 http://www.daai.tv/news/topic/1015
慈濟台灣援助紀實 👉 http://www.daai.tv/news/topic/1020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Telegram 下載說明與功能推薦
- 喜歡2
- 難過0
- 懂了0
- 感動18
- 感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