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沒有起心動念,就沒有辦法刻苦銘心!」

靜思精舍德瑝師父說,今年是精舍大殿落成 51 年,大殿啟用那一天,佛龕裡供奉的是一尊很小的觀世音菩薩。蓋精舍時,印順導師給證嚴上人台幣 8千元,上人到台中尋覓,見到一尊白色的觀世音菩薩,不知是什麼朝代的,詢問價錢,不多不少,剛好 8 千,於是請回來供在佛龕裡。

證嚴上人當初對這尊小觀音起了什麼念?上人開示時提到,「那一天一大早,禮佛的時候抬頭一看,心裡想,這麼小,可是我自己內心一個懺悔,不能認為佛像小,因為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現,普天之下哪裡有苦難眾生,觀世音菩薩就現什麼樣的身,在當地救人。那樣的心一轉,就打從內心的歡喜恭敬。」

不在心地下功夫,不知心念難照顧。上人怎麼顧自己的信念?

上人發願蓋醫院後,有位黃建築師非常認同上人理念,自願為醫院畫建築設計圖,同時也了解勸募困難,他提到,日本一位企業社長知道慈濟建院計畫後,表示願意提供 2 億美元襄助,當時折合台幣是 80 億元。

「我很感激 ,也很敬佩這位日本朋友的回饋精神。但是,我不敢接受。」

上人解釋,「我們好不容易在政府的幫助下,突破重重難關、爭取到建院土地;如果我們接受了(捐款),將來院務運作難保不會受到干預,辜負政府所做的一切。
如果接受 80 億的捐款,大家就只要坐著看醫院蓋起來就好了,但好事僅讓一個人做。我希望人人都有機會耕福田,所以寧可 10 元,50 元辛苦勸募,只要你拿一把沙放進去,這間醫院就有你的沙;只要你滴進一滴水,慈濟功德海裡就有你的一滴水。這就是『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

苦難的地方,就是人間菩薩的修行道場,救濟苦難也是在修己心 。德瑝師父分享,早期慈濟開始成立訪視時,上人告訴委員,去別人的家庭,不要讓人家失去自尊,不管人家是什麼病,我們有衛生常識就好,出來多洗手,但進去不能用手摀嘴鼻,慈悲要有智慧,不要傷了被幫助者的自尊心。

上人也叮嚀,「眾生平等,我們要幫助他,也要尊重他。這是慈濟人菩薩的原則,不捨眾生,要感恩,沒有苦難眾生,哪有菩薩道的成就呢?」

《法華經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經文: 「 現大神力,出廣長舌上至梵世。」上人形容,這是佛陀所說的法普遍,不只是聽佛的聲音清楚,又再聽法更入心,因為句句分明。

德瑝師父補充,現在科技發達,只要網路連線,就可看到、聽到上人與海內外志工即時的開示,聲音不用著地,就上雲端到全球,上人即時現神通就到你家,但是網路未發達的年代,上人的足跡是親自走遍全台灣。

上人早期到台東,住在黃玉女師姊家中,玉女師姊尊敬師父,從廚房到浴室,全部整理得乾乾淨淨,還會嫌先生王添丁校長,清理不仔細,校長說:「我流了一身汗,做到累得要命,還被妳嫌,這樣我乾脆不要做」,還當面跟師父告狀。上人幽默的說,「我不是衛生局長,不必這樣啦!」

德瑝師父說,兩者之間誰對誰錯,有智慧的人就有方法,而上人慈悲的智慧,化解了王添丁校長夫妻心中的結。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要輕忽了任何生活上的細行,點點滴滴都是未來成就的資糧。

德瑝師父話鋒一轉,今年9 歲的馬來西亞慈濟國際學校學生林智捷,1 歲 6 個月時,被醫生診斷對肉類過敏,自此開啟了蔬食之路;7 歲的蘇尊爵,受到同班同學茹素的影響,也開始茹素,而且善用科技分享蔬食美食照,大力推廣素食。

德瑝師父懇切的說,「人人都有法,只是大家法不同。若人人為善法,那就是向善念;若一念都為自己自私,那就是人間的惡法,所以我們要多懺悔。」

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就是為了要淨化人心,帶動人心向菩薩法,入人群救度眾生,共同一個好念,同一個方向,不能走偏,同啟善念一起做好事。 

 (德瑝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200516
記錄 整理:慈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