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如來因地修菩薩行時,曾發十二大願,願除一切眾生病苦,令一切眾生身心安樂。

靜思精舍德諦師父在全球精進共修日授課提到,目前疫情讓人憂心,「我在複習藥師如來十二大願時,體悟到經文內容和目前疫情互相呼應。也很感動上人帶領我們,依循藥師佛的願力和方向落實在人間,靜思弟子以踏實的步伐『行經行願』。」

上人晨語曾開示:「佛經教我們如何通達人間,要如何發心入群,眾生有難,要如何去解他的困難。外面有疫情,內心不要有煩惱,惶恐、緊張都沒用,要靜心沉澱。」
 

藥師如來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這條大願意思是,「希望我將來成佛時,能用無量無邊的智慧,使世界一切眾生在物質上沒有缺乏,永遠有衣服穿、有飯吃,生病了有藥醫,沒有貧窮、沒有苦惱。」

新冠肺炎疫情剛開始時物資缺乏,尤其陷在「一罩難求」的恐慌中,人間菩薩如何行藥師佛的願?德諦師父說,「慈濟人在人群中大顯神通,只要有縫紉機的地方,就是製造口罩、製造愛心的地方。」
 

藥師如來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藥師佛因地發願,除了在「物質上」給予眾生富足之外,還要給予眾生「心靈的輔導」;在不明疫情中,有人邪知邪見,散播假新聞擾亂人心,造成惶恐、驚慌。

上人教導慈濟人,把心沉澱下來,不要跟著搶口罩,而是要跟著去「給」,供應眾生所需要的。醫療口罩留給醫護人員,居家使用可以用布口罩代替,布口罩可以清洗重複使用,不會造成垃圾汙染,是真正的環保。

「面對這波疫情,全球慈濟人的腳步,沒有因疫情而停止,反而更加快腳步投入製作布口罩,減少『一罩難求』造成的心理恐慌。2 月 10 日,靜思精舍衣坊間開始製作布口罩,慈濟各聯絡點『巧藝坊』動員接力。

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南非、美國、德國,也發動志工車縫布口罩,已經送到 47 個國家地區;緬甸和柬埔寨還做面罩,並貼上靜思語,救身也救心。大陸在疫情緩和下來後,各省志工也愛心動員,不斷協助其他各國防疫物資,甚至凌晨 3 點,大陸志工還在防疫線上。」德諦師父讚歎慈濟人的無私與善行。
 

藥師如來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藥師佛的第七大願,是為了一切被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的有情眾生而發。

德諦師父強調,人類為了新冠疫情,付出極大代價,全球的重心都放在如何研發疫苗,「但是,上人帶領我們看到更深一層,因疫情引發貧者更貧的眾生,我們要去救濟,甚至還要看得更深,人類一定要改變飲食習慣,齋戒茹素。」

上人的智慧,引領我們在因地裡下功夫,清淨在源頭,少殺業,不食眾生肉,讓業力愈來愈少 ,災難會愈來愈輕,吃素是清淨小乾坤,也淨化地球大乾坤。

面對疫情,德諦師父要大家不用太悲觀,「因為上人給了我們一帖靈方妙藥 -- 持齋、祈福!疫疾病氣何時癒,非是至誠無妙方,信實持齋弭疾厄,誠心意願祈福安。」

慈濟人不只自己茹素,還要推素、勸素;不只自己虔誠祈禱,還要邀約大家一起祈禱,集合大家的力量,善念共振,祈求疫情早日消弭。
 

藥師如來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罥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心外無魔,魔是源於自己的執著。上人也說,眾生常在不知不覺中,被不正確思想侵入,思想觀念偏差,以致待人處事有所偏見。

德諦師父感動上人用諸佛菩薩的精神,不斷救度在煩惱魔裡的眾生,只是凡夫習氣垢重,一直不改就是沒有修行。「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今生有幸得生為人,應該把握難得的人身,好好修行,切莫空負此生。
 

藥師如來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新冠肺炎疫情,菲律賓貧民窟生活更困苦,慈濟人看到了上人悲心悲願,放下擔憂懼怕,勇於付出,當上人的手,當上人的腳,進行大型扶貧發放。

「很多工廠停擺,很多商店關門,失業的人也變多了。窮人一旦失業,就怕引發治安問題,所以慈濟人趕快救濟,供應物資。」上人讚歎,就是要這樣做,窮苦人沒有工作,沒有生活的來源,我們要趕快供應,讓他們生活穩定。

上人更希望慈濟人回歸募心募愛,為普天下苦難的人,不只救這一波的貧,還要救他們歷年來的窮困;愛的力量很重要,啟發人人愛的能量,讓這股力量時時刻刻運轉。

「抬頭向天懺悔,低頭對地感恩」,人類無法克制欲望,不斷損耗大自然資源,每天有上億隻動物被殺,面對這場病毒,要反省改變生活飲食習慣,守戒茹素,才能防止下一波的疫情。

 

 (德諦法師 線上共修開示)  

20200503
記錄 整理:慈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