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失能孩子的心聲 - 賴芳玉
每個孩子都希望在愛中成長,現實環境中,卻不是人人都這麼幸運。很多父母在處理自己的婚姻困境時,與孩子失去了愛的連結,賴芳玉律師稱為「愛失能」。
這群愛失能的孩子,他們的心聲是什麼?有什麼話想說?
賴芳玉舉例,小珍有記憶以來,父母就是爭吵不斷。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媽媽鼻梁被打斷,她和姊姊躲在房間好幾天,只能抱在一起哭。父母一度決定離婚,後來又說為了孩子不離婚,一家四口繼續過著爭鬧不休的日子。
小珍的姊姊成績名列前茅,爸爸也不諱言會將所有資源,寄託在姊姊身上,所以小珍很努力,因為害怕有一天爸爸媽媽不要她了。之後為了申請獎學金,拿到戶籍謄本才發現,父母早在她 5 歲時就已經離婚。
小珍吶喊,為什麼要欺騙我?「如果可以,希望爸媽徹底拋棄我,我就能打從心裡恨他們,而不是接受殘破不堪的愛,然後還要心懷感激,因為他們辛苦賺錢讓我有三餐吃、養我長大。」
賴芳玉說,愛失能的孩子,情感是矛盾混亂的,他們對父母「不知道該怎麼愛,也不知道該怎麼恨」。可是,這個世界本就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整的愛,或完整的恨。
她呼籲這些孩子,接受這個情緒,也接受這個感受,不要排斥它,這就是現實,這就是人生,就是我們成長的路。
很多愛失能的孩子以為自己不夠努力,於是容易陷入自責的情緒。然而,「你已經夠好、夠努力了,父母的視而不見,並不代表你不夠努力不夠好。」如果可以看見自己,未來無論展向任何一個職場,或是親密關係,都不會陷入只是討好別人的處境。
賴芳玉接著分享小愛的故事。
小愛的父母一直爭吵不斷,國小三年級的時候,父母協議離婚,到了國中,父母因為扶養費及探視權走上訴訟,最後監護權交給爸爸。
「因為弟弟還小,需要被照顧,所以我被送到姑姑家,讓我有被丟棄的感覺,那時我才一年級,很害怕他們就這樣分開,可是又沒辦法見到他們。二年級時我被接回去,結果他們還是吵架不理我。
我努力把學校課業用好,但沒有人注意到我有多努力多認真……,是我做得不夠好嗎?是我的錯嗎?考 100 分有什麼用。三年級時,我在內心想『再吵就離婚啊』,他們真的離婚了,我認為是我的錯,自責了很久。」
賴芳玉呼籲孩子,「別當英雄,也別當父母。」實際上,處在愛失能家庭的孩子,確實都有「親職化」的現象,當家庭失去父母功能,孩子會以為當個乖孩子、功課考 100 分,就可以拯救父母的婚姻,但事實又不然,於是孩子可能會陷入自責。
有時候父母可能各自都很好,只是沒有辦法處理自己的親密關係,所以一直處在衝突,千萬別誤把父母的人生當作自己的,這個界線必須要先畫出來。
賴芳玉話鋒一轉,分享一個正面的故事。
小茹 5 歲那年父母離婚,跟著媽媽與外婆同住,後來媽媽有了男友,小茹便搬到姨婆家住,她非常思念母親,常常躲到浴室哭。後來媽媽與男友分手,母女倆終於團圓。
高一那年母親罹癌去世,外婆和爸爸爭監護權。她在法院門口見到父親,才知道爸爸再婚並有一名小孩,父親本來就重男輕女,很快就放棄小茹的監護權;爸爸去世後,她再度跑法院處理繼承及同父異母弟弟的監護權。
賴芳玉說,單親家庭的孩子或許很普遍,但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小茹大學選擇就讀法律系,畢業後在法院服務,希望讓更多孩子及單親媽媽能夠尋求專業的資源及幫助。
父母離婚不是傷害孩子的主因,傷害孩子的是,父母惡劣的關係、婚姻中的惡劣、離婚後的惡劣,這才是真正傷害孩子的事。
賴芳玉建議,如果在生活周遭碰到這些孩子,我們可以作一個「重要他人」,或一位「創傷知情者」,傾聽同理他們的聲音。不要太快對他們的情緒、他們的人生,做出評價或標籤,那麼,孩子才可能開口向你訴說,而我們才有機會陪伴他們一起改寫人生劇本。
更多演講論述,請看【人文講堂】當愛失能 孩子該何去何從 - 賴芳玉
- 喜歡3
- 難過0
- 懂了4
- 感動47
- 感恩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