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走過 54 個年頭,邁入第 55 年。回顧 54 年來,靜思弟子跟著上人腳步做慈濟事、行菩薩道,「但周年慶一年一年過,我們還記得『靜思』兩個字是怎麼來的嗎?」

靜思精舍德儀師父在志早帶大家溫故知新,「上人年輕時逃家,在車站看到一本雜誌,翻開剛好看到一篇描述佛陀成道的文章;釋迦牟尼佛成道前,坐在菩提樹下,進入靜思的境界,終於體悟宇宙真理。成佛之後,在三七日間亦做一番靜思,思考如何將奧妙的佛法,推行到人間。上人看到『靜思』二字,內心湧起一陣歡喜,非常嚮往那樣的境界,決定隱姓埋名,用『靜思』當作自己的名。」

證嚴上人獨樹一格的思想,依著《妙法蓮華經》,力行人間菩薩道的精神,成就慈濟人今天所依止的「靜思法髓妙蓮華」,而《法華經》的精髓就是《無量義經》。

德儀師父補充,《無量義經》闡述佛陀的無量義法門,教導眾生行菩薩道,慈濟 54 年來,就是以這樣的精神在全球開枝散葉。

而且我還發現一件事喔,《無量義經》最後一段經文反覆提到『眾』字。『一切眾生之良福田,廣為一切作大良導師,一切眾生大依止處,一切眾生之大施主,常以法利廣施一切。』

這告訴我們,要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覺,一定要廣發菩提心入群度眾行菩薩道,不會只有自己一個人,也不會只有我和你兩個人,一定要在人群中付出。」

「《無量義經》好長,而且經文很深看不懂,怎麼辦?」

德儀師父大力推薦一本 CP 值超高的好書,讀起來簡單易懂,不管有沒有佛學基礎,對想發菩提心,行善助人的人,是一本入門書,這本就是《靜思語》!

靜思語 20 周年和 30 周年分別出版的典藏版靜思語,各有什麼差別?

德儀師父解釋,靜思語 20 周年典藏版是深藍色,靜思語 30 周年典藏版是墨綠色,「30 周年這本,不但是一本超讚的菩薩道行動指南,還是 10 年前的 Pro 版,就是升級了啦!」

「早期的靜思語什麼都談,從個人、家庭、宗教、工作甚至感情,上人循循善誘,用世俗人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來引導眾人慈悲利他;墨綠色典藏版《靜思語》,正是正直捨方便,告訴我們拋開小我,要發心立願行菩薩道廣度眾生 。」

「新冠肺炎疫情緊張時刻,精進不中斷,趕快把《靜思語》翻開來看看。」德儀師父摘錄書中精采內容,跟大家分享!

 

一念不留
「煩惱是毒菌,唯有斷除乾淨,連一念無明也不留,才不會蔓延滋長。

 

恆心即定力
「遇到再大的困難與阻礙,心志始終如一,不被環境動搖,這種恆心就是定力。」

 

儉約是智慧
「貪於物質享受,會腐蝕人性;生活儉約,是有智慧的人生。」

 

多寬諒
「懷恨是愚癡,寬諒是智慧。」

 

得人信賴 
「待人處事誠正信實,能夠取得別人的信賴,也能帶動別人身體力行菩薩道。」

 

人生歸向
「有正確信仰的方向,人生才有歸向,不會迷途。」

 

欲與願
「若為私我的愛欲,愈求事事如意,內心愈是痛苦;若為普天下眾生的利益,發大願則生大力,能隨心圓滿願景。」

 

小力量,大良能
「天下苦難多,需要匯聚愛心撫平;人人付出一分小小的力量,可以形成一股大大的良能。」

 

成見要包容,意見要容納 
「對於別人的成見能包容,用不著放在心上;對於各種的意見多容納,要用心學習雅量。」

 

感恩能夠做好事
「要常常對自己說「感恩」,並非是感恩自己可以享福,而是感恩自己能夠做好事。」

 

愛人無負擔
「付出無所求,是至高的愛心表現,自在快樂又無負擔。」

 

德儀師父強調,《靜思語》不管在什麼年代,都是應世的靈方妙藥,歷久彌新。書中最精華的11字箴言 -- 戒、定、慧.信、願、行.感恩、尊重、愛,「只要舉手投足不離開這 11 個字,我們在行善助人道路上,就能化坎坷為平坦,這 11 個字,就是行菩薩道的方向。」

 

(德儀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200417
記錄 整理:慈泠
攝影:曾釋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