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4 日是兒童節,不少孩子期待這天收到小禮物,或是能出去遊玩;靜思精舍德瑝師父感慨,有些孩子一出生從沒上過學,根本不知道有兒童節。

德瑝師父解釋,兒童節的原意在強調,兒童精神上應有的享受、貧苦兒童的救濟、避免兒童做危險工作、兒童謀生機會的獲得,以及怎樣教育孩子的問題等等。

「但我們的認知是,孩子這天不用上學,可以領到小禮物,有喜歡的東西吃,可以出去過快樂的一天。事實上,全世界還有許多童工,他們是最便宜的勞工,也是最可憐的犧牲品…… 」

2014 年,慈濟志工胡光中在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堡,看到許多沒穿鞋的小孩四處亂跑,一問才知是敘利亞來的難民,覺得不忍,便跟身邊一起做生意的朋友,還有以前利比亞的同學集資近 9 千美元,開始救濟敘利亞難民家庭;急難救助現金發完,後續卻無從為繼。

胡光中回台向證嚴上人求援,把救援力量集中在伊斯坦堡。同年 10 月開始,發放衣服、毛毯、食物等物資;沒想到,不久之後,有些難民卻把物資拿回來,問可不可以換現金?胡光中當時一驚,詢問後才知道,他們想送小孩上學讀書,可是沒有錢。

胡光中認知到,要解決當地難民問題,不能僅靠發救濟物資;更重要的是,不能讓難民族群和土耳其人,因對彼此的成見和誤解,而產生仇恨、敵意、衝突等情況更加惡化,這一切惟有靠教育才能達成。他在當地協助難民受教育、設立難民學校的初衷,因而逐漸成型。

第一所難民學校 -- 滿納海,在 2015 年 1 月正式運作,第一批有 578 位小孩入學。

德瑝師父讚歎,因為用心經營,所以半年後,得到政府的認同,蘇丹加濟市長更希望這樣的個案可以成為典範,所以慈濟人開始以同樣的方式安置難民學童;並時常到校關懷,送上書包、文具用品等等,讓他們能拿到一些簡單的要求,「我覺得這就如同是他們的兒童日。」

德瑝師父接著說,馬來西亞斗湖市的甘榜狄丁岸,聚居大批非法移民,生活條件極度惡劣,成了罪案、疾病、汙染滋生的溫床,當地人視為「黑區」。

慈濟志工 2003 年進入關懷火災受災戶,後來也展開濟貧,看見孩童因為無法取得公民身分無法上學,無所事事隨處遊蕩、玩樂;慈濟人到處奔走,終於在 2017 年開辦了「無國籍兒童學習中心」。

為了讓孩子受教育,慈濟人說服父母,租賃民宅,為孩子買制服來學習,也運用靜思語教學,讓他們懂道理、守規矩,把黑暗化為光明。慈濟人還在持續奔走,希望為孩子們申請學籍,接受正式的教育。

德瑝師父話鋒一轉,2019 年 3 月「伊代」氣旋兩次登陸莫三比克,摧毀不少學校建築。「當時一位孩子在殘破建築中徘徊 ,慈濟志工問他有什麼感覺,他說覺得痛,為什麼痛?他說想念學校!」

孩子們穿在身上的破舊衣服,德瑝師父看在眼裡好心疼…… 

「他們的衣服,可能還不及大家用的一塊髒抹布,他們卻一直穿在身上。感恩一場天災,一群『為佛教、為眾生』的慈濟人走了進去,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送上二手衣,雖然衣服不是全新,這些孩子領到的時候,卻很歡喜。」

德瑝師父強調,「兒童節」不一定要訂在某一天,只要人生中有接受到一個幫助,心靈得到快樂,就是兒童節帶來最重要的意義。慈濟世界裡有一群弟子,領受上人的教法,承擔使命,發揮實際行動去幫助苦難孩童。

「我們提供的教育與關懷,希望讓孩子相信人間有愛、有善,有朝一日能夠翻轉,他們貧窮的宿命。」

 (德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200404
記錄:魏玉縣
整理:慈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