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承擔的人,將壓力轉化成使命,力量就會源源不竭,而且做得滿心歡喜。

靜思精舍德傑師父說,自己是常住眾,在執事上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利用志工早會因緣分享「我在大寮的七堂課」。

「為什麼叫七堂課?」「因為在大寮七天,我把每一天都當作一堂課,這七堂課只是大寮工作的縮影,是小小的一部分。」

德傑師父先從包裝饅頭的袋子說起……

「使用過的袋子,洗一洗晾乾後就能重複使用,但是收納時發現,袋子的摺痕最不容易乾,角落也常留有小水珠,讓我想到上人的教導,『大習氣容易反省,小習氣不容易去除』,一些已經深入生活的動作舉止和語言,是最不容易改掉的。」

德傑師父接著說,大寮一早的工作之一,要把饅頭數量算好,放到饅頭車上,全部放好以後,再把卡榫門扣關上固定餐盤。

「如果不用心,盤子沒放平,整盤饅頭就會掉地上。」德傑師父覺得這個過程,就像戒律。

「如果對佛法不了解,就會覺得『戒』,是嚴肅而讓人不自在;越了解佛法,就會發現,『戒』是在保護、是在告訴我們,做人要守規矩。」

德傑師父笑著說,饅頭放好後,要把車子送進蒸箱,因為軌道範圍小,一旦歪掉,輪子就會卡不進去,很難推,平常需要兩個人,才能合力完成。

「有次,我一個人推,沒辦法看清方向,饅頭車真的歪了,不管怎麼用力,都沒辦法拉回來,最後只好找救兵幫忙。就像我們做人,要有人的軌道,如果腳步偏差,就會無法前行,或是有不好的結果。每一個腳步,都要在正道上,照著這個法則前行,才能順利走在該走的路上。」

證嚴上人曾叮囑弟子,守規矩,就是修「戒」。「持戒就像惜寶物,不可以輕易讓慧命夭折。可以聽到佛法、了解佛法的知識,非常不容易。」

「『戒』能增長慧命,慧命若完成,將來就會用之不盡。就像保住生命;命可損,戒不可損。人生,生死是一定的,捨了這個身軀,再出世還是一個身軀。但是『戒』若破除,慧命就損失了,永遠沒辦法再回復,所以『戒』比命更要緊。」

德傑師父分享另一堂課……

大寮有個非常重要的工具車,可以運送食材或幫忙推東西,如果剛好在做事,想讓它穩一點,能把車輪剎車卡榫壓下去。「就像我們遇到境界,趕快把心中的卡榫卡住,心中有戒,就不會犯錯,能把身口意收攝回來。」

「一邊卡榫按下去後,只有一邊能動,就像上人告訴弟子,『福慧要雙修,在修行的路上,修福不修慧,就像大象披瓔珞』,上人希望慈濟人薰法香,學習增長自己的智慧。」

上人表示,世間風氣惡濁,是因為人心有種種執著與見解,意見不同、看事情的角度與立場不同,免不了有人不認同,發出不以為然的聲音;若是只能聽到肯定、讚譽的說法,不能接受批評,反而更危險。

上人殷殷叮嚀,要訓練自己達到毀譽皆不動搖心志,無論外境如何,內心都要如如不動。

湯匙洗好要晾乾,擺放的方向也有大學問!

「我就覺得這像慈濟的菩薩道,湯匙就像每一位慈濟人,方向不同,看起來是一片凌亂,感覺不到人文精神,也沒有道風。在菩薩道上,我們各有不同的功能,如果每個人守在自己習慣性的思維,用自己的見解,用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去互動,就看不到團體的美,也看不到我們行菩薩道的那分的力量。」

德傑師父歎道,慈濟人在不同的崗位上,一旦沒有道氣,就很可惜啊!

「我們有沒有每天聽上人開示?如果沒有了解慈濟資訊,就沒辦法共知、共識,更不可能有共行。如果我們方向一致,共知共識共行,整體看起來不僅僅是美,還有人文的精神。」

上人談到自己此生無求、無得、無失,凡事總是「感恩」,因為每個人的點滴力量,都是慈濟的生命泉源;即使人的才能只有一點點,那麼只看那一點就好,讓人人都能發揮優點以成就整體。

「精舍用餐的盤子,很多都有缺角,但還是可以發揮良能,繼續讓盛裝食物。就像人一樣,都有一點點不圓滿,或許是習氣,或許是身體有些缺陷和病痛。」

不管如何,德傑師父認為,一樣具有真如本性,如同上人常常說,「人人本具真如本性,在佛不增,在凡不減。」

「每次盤子湯鍋洗好,會有餘留的水,我們就把水瀝起來,累積起來也有不少水,可以再做第二次使用。」

「滴水成河,粒米成籮,勿輕己靈,勿以善小而不為,就像慈濟早期克難精神,從五毛錢開始,做了慈善,只要點滴累聚在一起,就會發揮愛的能量。」

上人說, 「平安有福的人,要把握機會多造福;有些貧困人力量微弱,但是有心行善,將一點一滴的少分力量,與大家的大力量融合在一起,也能像一股清泉,滋潤乾旱大地,讓種子發芽、茁壯,讓大地再現生機。」

上人對弟子的期許很深,怎樣才能當上人貼心的弟子?

德傑師父表示,「現在正積極地推素,我們可以再想一想,還有哪位家人沒有茹素?他為什麼不能茹素?我們也捫心自問,為什麼我還不能茹素?不能茹素,是為了什麼?造了殺業,對環境、對身體都不好。」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緊張,德傑師父希望大家用心再想一想,「我們除了不去群聚的地方,還能做些什麼?」

「還是有很多事可以做喔!只要用心,就會有方法。只要用真誠的心,一定可以感動到人。多一個人茹素,就多救了很多的生命,功德無量。」

(德傑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200320
記錄:李如玉
整理:慈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