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益哥 以志業為家業 - 劉文益
清晨四、五點,微亮的天空濛著一層薄薄霧氣,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急診室,除了醫護人員之外,穿著背心、戴著口罩的醫療志工也已悄悄就位。
「師兄,可以幫我推一下病床嗎?」「師兄,可以幫忙領藥嗎?」「師兄,這個病歷麻煩送開刀房。」雖然是一清早的時間,急診醫護還是不得閒,醫師或護理師一開口,就看到劉文益一一應著「好」,接手就去辦了……
60 歲的劉文益是屏東潮州人,在花蓮落地生根 20 多年,到花蓮慈濟醫院急診室當志工,轉眼也超過 16 年。
2003 年 SARS 爆發時期,雖然花蓮沒有病例,仍是人心惶惶,急診室尤其缺志工,劉文益就在當時相熟的潘榮桑師兄的請託和太太「順手推一把」,來到了急診室服務,「我家師姊真的很『奸詐』!我覺得一定是他們兩個說好的。」
回想起自己與急診室的緣分,劉文益認為冥冥中是爸爸牽起的緣。
1992 年,劉文益與太太蘇秀蓮帶著兩個孩子從屏東潮州到花蓮創業,兩人白手起家,開了一間木工廠,劉文益負責做木工,蘇秀蓮打理客戶連繫、記帳等大小事,日子過得清苦,但憑著好手藝與對品質的要求,胼手胝足打下一片天,在花蓮木器業頗具盛名。
2000 年,住在潮州的父親二度中風,被緊急送到高雄的醫院,後又因糖尿病併發症,左腳小拇趾發黑感染嚴重,二度截肢到膝蓋,在加護病房住了一年多。那段期間,劉文益與太太每週分別前往高雄,每次三、四天,兩人輪班,一個顧工廠,另一個就去看爸爸,來回奔波,身心俱疲,但父親的狀況卻沒有好轉跡象,最後醫生建議整隻腳到大腿根部全部截掉。
「當時醫生在電話中告訴我,截,還有三個月;沒有截,可能就沒有(命)了!」面臨父親在生死關頭,劉文益頓時失去方寸,此時,平日跟他們收功德款的潘師兄得知後提議,何不轉來花蓮慈濟試試?劉文益取得醫生的同意,將父親轉回花蓮。
「那時爸爸搭救護車從高雄過來,我在急診室那邊等,一直等,等了很久很久……」那是劉文益第一次在急診室待了這麼長的時間,好不容易等到父親到達,卻看見他口吐白沫,血糖不到二十,生命垂危,醫護緊急施救後才回復生命跡象……,看著這景象,劉文益焦急又無助,幸好當時有志工在,協助推著父親完成各項檢查。
兩天後,父親病情穩定出院,回家後定期複診,並在太太的細心照料之下,腳部傷口逐漸癒合,不僅沒有再受感染、也沒有再截肢,父親因此多活了七年。
圖:2011 年 12 月 30 日佛陀成道日,花蓮慈院志工熬煮臘八粥分送給新城鄉聲遠老人養護之家的長者,中為劉文益與太太蘇秀蓮。
這次在花蓮慈院急診的經驗讓劉文益感受很深,甚至有對比的感覺,過去在醫院的急診,身為家屬的感覺是無奈、無助又慌亂;但這一次,他親身感受到急診志工的存在,對家屬是一種安定的力量,「那時候就看到有師兄穿著西裝等在急診門口,做檢查就幫我們推,我心裡就想說,這個我也會,我也可以做!」這樣一個念頭一閃而過,沒想到後來真的實現了。
「我還沒有進入慈濟的時候,我的生活就是很簡單,工廠、家裡這樣而已,每天很努力的工作,有時候會跟朋友和學徒們喝一杯,然後去釣釣魚。」從前太太總是會好言相勸,「如果是你的嘴巴被魚鉤釣到會不會痛?」但劉文益都不理會,沒想到培訓後,說不釣魚就不釣了,也戒了最愛的菸和酒,甚至還開始茹素,令身邊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觀察力強、反應又靈敏的劉文益,第一天到急診室就抓到了服務的重點,加上前輩的帶領,第二天就能獨立作業,無論是拿藥、推病人檢查、餵食、送病歷等,都非常順手。惟有關懷病人這個環節,他花了一些時間去理解與摸索。
圖:劉文益平日也投入社區志工服務,圖為至吉安鄉的老人養護中心,細心地餵老爺爺吃點心。
圖:2018 年 2 月 6 日深夜花蓮發生強震後,花蓮區慈濟志工緊急動員關懷陪伴鄉親,並且設立服務中心提供各項協助。
文益在急診室看到很多可憐的弱勢家庭,惻隱之心讓他曾經偷偷塞錢給家屬,被資深志工嚴厲制止,直到上了志工培訓課、聽聞了上人的法,才明白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
「上人希望我們不是只有當下去幫忙這個人,應該全面性關懷孩子的教育、全家的經濟、出院後的照護等等,不是只有眼前短暫的金錢援助。」之後劉文益慢慢調整服務的方式,並在自己擔任志工幹部的時候,分享給其他志工。
他想起某個農曆年前,一位 60 幾歲的男子從臺東帶著太太來急診,要掛神經外科邱琮朗醫師的門診,原來他太太兩年前拔牙傷到三叉神經,整個臉都變紫色,看遍全臺各大醫院都沒好,很無助,四處看醫生,後來經由朋友介紹才來花蓮。
但到達醫院的時候已經半夜兩點,太太在急診留觀,先生想到門診處掛號卻被警衛擋在門外,大半夜的,天氣冷、心又急,怒氣沖沖,直到清晨,劉文益到急診室後才趕緊協助處理。
「我告訴他不要生氣,因為他對我們的體制和流程不清楚,門診掛號早上六點才開始,大愛樓半夜是不能隨便進去的。而且,他太太的健保卡在急診室,他用的是他自己的健保卡,也不能掛號。」
劉文益於是請急診書記協助掛門診,另一邊則不斷對男子進行開導與安慰,後來這對夫妻順利看到邱醫師,隔天馬上安排開刀,開刀的時候,劉文益也陪著這位先生,教他念佛號來穩定心靈,最後手術順利,一週後就出院了。劉文益笑著說,「他原本要寫投訴信的,後來變感謝函!」
除了膚慰家屬,劉文益也是急診室上上下下的「好爸爸」。在急診室十多年,眼見許多同仁來來去去,流動率相當高,尤其是新進護理人員,甚至新發意志工,高壓的工作環境往往令他們感到挫敗,劉文益常常暗中觀察,適時給予指導、鼓勵與打氣,醫師和護理師們也喜歡找他話家常,劉文益就像親切的父執輩,耐心傾聽,有時還會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加以開導。
圖:劉文益在花蓮慈院急診室服務已十六年,希望能扮演好「膚慰」病人與家屬的角色。
圖:急診醫護忙碌,志工需及時補位,擔任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之間的橋梁。
劉文益的慈濟生涯,從急診開始,接著腳步飛快,報名上培訓課,很快在 2005 五年受證慈誠及委員,立刻擔任協力副隊長,後來更承擔起兩屆花蓮區醫院志工幹事,不僅要處理事情,也要協調人的問題。
圖:不管是骨髓幹細胞捐贈宣導或驗血活動,都有劉文益的身影。
圖:劉文益(左二)與志工師兄們聚在花蓮市中央路環保站合力炒糯米,準備包粽與照顧戶結緣,平日不下廚,但做志工時拿的是大鍋鏟。
劉文益說,那段期間是他志工生涯中最累、卻也是最豐富的一段過程。當時正值醫院合心樓剛搬遷啟用,新舊交替,很多流程、機器的運作還沒有很順,每晚需要八到十位志工人力的支援,讓他壓力非常大。
上人說:「有願就有力。」當文益在煩惱人從哪裡來的時候,接引了多位社區民眾成為志工,還募了三個榮董,他說:「募了三個榮董,我就把工廠收起來了。」
三百萬又不是進自己的口袋,怎麼會決定把工廠收掉?他說:「你不覺得很棒嗎?接引了不認識慈濟的人進來做志工,還發心捐款,我太開心了!」當然結束工廠還是與家人討論後的決議,文益與秀蓮自此彼此護持,全心做慈濟,在各自在行的領域付出。
但 2012 年左右,太太蘇秀蓮罹患了子宮肌瘤癌,劉文益請辭幹部任務,專心陪伴和照顧太太,也讓自己有喘息的時間,幸好太太的健康「已解除警報」;不過兩年前,他在精舍出勤務時,搬重物搬得「過於」認真,回到家發現動不了,就醫才知是脊椎破裂,開刀治療後整整躺在床上兩個多月才恢復,在此同時,又被診斷出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下半身常常痛、麻,無法久站。
即便如此,樂觀的劉文益依然開朗,卸下了志工幹部,生活中多了復健治療,練習與病共處,但依然在急診室出勤,帶著身體的不適也不以為意,穿梭在急診室之中,用誠懇的微笑迎向每一位受傷的病人和焦心的家屬……
摘自/人醫心傳第191期
文/魏旨凌、黃秋惠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大愛閱讀專頁閱讀。
- 喜歡5
- 難過0
- 懂了8
- 感動216
- 感恩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