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王 用文字回憶過去!
花蓮慈濟醫院啟業 33 年,當時一群醫師走過建院維艱的歷程,駐足、守護這片土地,在慈濟為台灣寫下無數醫療奇蹟!
靜思精舍德劭師父在志早分享提到,慈濟醫療副執行長郭漢崇,農曆春節在精舍主堂,分享親自撰寫的《上人與我:那些年,我們在慈濟的日子》一書,聽到他和大醫王的慈濟夢及那些年、那些人的慈濟醫療史,內心萬分感動!
33 年前,花蓮慈濟醫院在眾所矚目中啟業,醫師人力卻不足。「剛開始每周門診,後來因病人漸多,在上人邀約下,與台大醫院十幾位年輕的主治醫師一起前往花蓮,共同為醫院打下基礎。」郭漢崇回憶這段過往。
1988 年院慶格外隆重,那是慈濟醫院兩周年。「那時,每一位醫師輪流上台,面對佛陀問病圖,講述來花蓮的理想與期待。記得李仁智說:『要把一切的努力成果呈給師父。』簡守信說:『未來要以慈濟為家,做到老死為止。』而我提出了107 年的約定。」
郭漢崇跟上人說,「乾脆別年年簽約了,我就直接跟你簽一張,任期從 1988 到 2018年,這樣正好 30 年,終生做個慈濟人。」
證嚴上人結識郭教授三十餘載,上人憶起 30 多年前,郭漢崇醫師支援阿拉伯醫療外派一年剛結束,回台灣後,依台大內規,馬上升任台大醫院主治醫師。原本準備出國進修,但在兩年支援花蓮慈濟醫院期間,那分醫者仁心,與慈濟產生了連結,於是捨棄前往美國進修的機會,義無反顧地定居花蓮,行醫助人也成就了他醫學研究的夢想。
「30 多年後,除了歲月增添白髮外,郭醫師還是當年那位滿懷抱負,且能逐夢踏實的大醫王。泌尿科原是外科系的次專科,但是在他努力耕耘,培養後進,帶領團隊創新研發之下,醫療技術已達到世界級的典範。」證嚴上人讚歎不已。
郭漢崇醫師在自序中說:「上人對醫療人文十分重視。上人原本是一個醫療的門外漢,談到醫療問題,總會謙虛說:『這些我都不懂,你們比較專業,好好的去思考怎麼做。但我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希望我們的醫院裡面充滿愛心,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應該以愛為出發點,去幫助病人。我們的醫院不是以營利為目的,但是一定要比其他醫院更充滿溫情和愛心。』
基於這樣的理念,花蓮慈濟醫院啟用時,上人首創住院不收保證金,開台灣醫院的先河,窮苦人家急診住院,不用再擔心沒錢付保證金而無法就醫 。」
歷經許多挫折與辛苦,花蓮慈濟醫院終於在 1986 年 8 月落成啟用。33 年來,慈濟醫院在全台灣已有四大醫學中心等級醫院,以及三間地區級醫院,這些醫院都坐落在較為偏僻的地方。
郭漢崇第一次認識慈濟,是在 1986 年 10 月,當時在醫院為一位膀胱結石的病患操刀……
「那時只是為了多賺兼差費補貼家用,總認為下鄉服務,應屬中年以後之事,年輕時仍應留在台北多學習。直到一次進精舍見上人,聽他談起創院理想,眼見師父紅著眼眶,哽咽訴說他的困難,我等內心慈悲心隱然浮現。
終於有一次,我輕輕問了太太:『如果我去花蓮慈濟,妳願意跟我一起去嗎?』沒想到她竟然說:『要去就全家一起去,有什麼不可以?』言猶在耳,兩個孩子都已經由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也已成為專科醫師。」
「33 年間,其實我常常拿自己的成就與慈濟相比,自己真是十分渺小;也常常拿自己的決心與毅力,與證嚴上人相比,那又是小巫見大巫。然而,30 多年間,我學習到的慈濟精神是,不畏艱難、由無變有、忍辱負重、永遠向前而努力。
如今,花蓮慈院已經屹立在東台灣 33 年,慈濟大學和慈濟科技大學,也早已培育出數千位的醫護人員,投入全台灣各地的醫療工作。」
由郭漢崇醫師親自撰寫的《上人與我:那些年,我們在慈濟的日子》一書,從慈濟建院前的艱辛歷史,講述到建院的三大功臣:杜詩綿院長、曾文賓院長、以及楊思標校長,還有最早來自台大醫院十幾位優秀的年輕醫師,經由他們共同的努力,創造了很多台灣的奇蹟。
「沒有這家醫院、沒有這些醫師,有些病人的生命是無法被搶救回來的。上人常用『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守志奉道,其道甚大』來勉勵,了解慈濟世界的精神容易,但能跟隨上人腳步一起做慈濟,一起完成志業又幾人?苦在我心,痛在我心,還來的及嗎?上人期待弟子能發心如初,抱持最初的那一念悲心,無怨無悔的走下去。」
身為一個醫師,郭漢崇以傳教士的使命自居,永遠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做一個有故事的醫師。
(德劭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200201
記錄、整理:慈泠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Telegram 下載說明與功能推薦
- 喜歡11
- 難過1
- 懂了9
- 感動351
- 感恩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