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邁入第 54 年,慈濟功德會成立之初,證嚴上人已經為第一代靜思弟子寫好《慈濟志言》,成為慧命傳家寶。

靜思精舍德勷師父在志工早會說,《慈濟志言》開宗明義提到:佛教慈濟功德會,秉承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信念,服膺上印下順上人「為佛教、為眾生」之志節,從事濟貧教富之志業。

「《慈濟志言》和《法華經》有沒有關係啊?」馬來西亞檳城一位年輕志工問德勷師父。

「肯定有!」德勷師父細細解說兩者之間的關聯性。

證嚴上人一生一志實踐法華,是現代法華行者的導航師,把經鋪在路上,以願力身帶領弟子走在法華的道路上。《慈濟志言》也寫道:「我們的精神是誠、正、信、實。我們深信眾生平等,人人具有佛性」。

「我們用《法華經》實踐法華精神,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可是不失佛陀的本懷,上人直接引領我們行經,所以我們的法源是從佛法來。

印順導師給上人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證嚴上人給弟子四個字『佛心師志』。佛心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以,《慈濟志言》是印證法源,也是秉佛心、承師志。」

《慈濟志言》說:「我們的精神是誠、正、信、實。我們深信眾生平等,人人具有佛性。」

德勷師父強調,誠、正、信、實是我們的法脈,上人也告訴弟子,要樹立「誠正信實」的精神,才能實行「四弘誓願」-- 誠心誓願度眾生、正心誓願斷煩惱、信心誓願學法門、實心誓願成佛道;四弘誓願是每一尊佛菩薩要發的總願,要行菩薩道、要成佛,一定要發四弘誓願。

證嚴上人曾言:「深信眾生平等。」

德勷師父想起了《法華經‧提婆達多品》記載:提婆達多處處與佛為難,而佛陀仍授記提婆達多,因為佛陀深信人人本具佛性,即使是惡人也有佛性存在。經文中也有一段敘述八歲龍女年齡雖小,聞法華而成就菩提,得微妙淨法身,在追求成佛的大道上,一切眾生平等。 

上人也說:「人人具有佛性。」

德勷師父以《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舉例,「常不輕菩薩受持一個信念,所有眾生終有一天都可以成佛,所以在那一世就履行,恭敬對每個人頂禮,好像禮敬諸佛一般。人人具有佛性,所以不要輕視己能,只要把無明煩惱去除,真如本性就可以顯現出來。」

《慈濟志言》上說:「只要能從慈門入,必能一窺佛門的莊嚴美妙殿堂;只要能從善門入,富者施之,必能得福而樂;貧者受之,必能得救而安。」

德勷師父看到這段話,想到《法華經‧法師品》。末世持經弘法,要有三軌法則,「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室』是什麼?就是我們的心!從慈門入就可以進到佛門,慈悲心不斷地增長。」

《無量義經》云:「是經本從諸佛宮宅中來,去至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住諸菩薩所行之處。」

「『宮宅』是哪裡?就是心啊!也是在告訴我們,入慈門,要有一分慈悲心。」

證嚴上人晨語曾開示,《無量義經》的道理是從佛心而來,也就是人人清淨的自心。「經者道也,道者路也,這條讓我們實際去做、去走的道路,來自佛的宮宅,也就是人人的心裡。」

《無量義經》舖在路上讓我們走,這就是宗門。《慈濟志言》裡的宗門是:「以慈悲喜捨之心,起救苦救難之行,予樂拔苦,締造清新潔淨之慈濟世界。我們的方法是以理事圓融之智慧,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萬蕊心蓮,同造愛的社會。我們的工作是集慈善、醫療、教育與人文四大志業於一爐。」

德勷師父讀到這段,內心震撼不已。「慈濟世界就像個化城,十年慈善,接著醫療、教育、人文,做完了,行善腳步也不停息,透過化城引領我們,三百由旬、五百由旬,一直前進,終點到了嗎?還沒有!上人殷殷叮嚀,『人生無常,生命隨日俱逝,我們應該把握難得的人身,造善因、得善果,才不致有深入寶山,空手而回之憾』。」

德勷師父進一步說:「佛法講因緣觀、無常觀、因果觀,何時發生什麼事,沒有人知道,就像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發威,大陸疫區的人一定不明白,怎麼會來得這麼快!所以,活在每一個當下,就應該要把握難得的人生,有幸生為人,是很難得的。」

《慈濟志言》:「慈濟人以智慧相結合、以愛心相扶持,以殊勝之因緣攜手闊步於菩薩道上。」

德勷師父的見解是,每一個慈濟人的相遇,都是圓一分累世因緣,過去生一定有因緣,尤其大家都是一起跟隨上人。

「有多少人不曾當面見過上人,但只要一看到影片,眼淚就流了下來;甚至,還沒有接觸到慈濟,卻在夢中夢到上人。上人真的很忙,過去生結這分緣,這輩子還要從夢中,把大家找回來,所以大家要趕快歸隊啊!」

德勷師父語重心長:「佛陀是一大事因緣,慈濟是一大事因緣,每一位慈濟菩薩也是一大事因緣,因緣非常殊勝,我們要智慧相結合、愛心相扶持,殊勝的因緣攜手闊步在菩薩道上。」

《慈濟志言》:「慈濟人,因為能夠『以佛心為己心』,故一眼觀時千眼觀;能夠『以師志為己志』,故一手動時千手動,聞聲救苦,即時解難,何異於觀世音菩薩之千手千眼。」

德勷師父說:「《法華經》第二十五品是這觀世音菩薩品,上人還沒講到,所以我們好期待喔,我相信,上人講完《法華經》,每個人對於《慈濟志言》跟《法華經》,就會有不同的體悟。」

《慈濟志言》:「一月普現千江水,千江水月一月攝,佛陀以慈眼視眾生,法雨普施,故千山競秀,何等慈悲,又何等智慧,凡我慈濟人都應以正信、正念,力行慈濟善道,以實際之參與,體悟生老病死、成住壞空之真諦,群策群力,共創慈濟志業於千秋,同傳美譽於世代,給自己留下人生美好的回憶,讓子孫以今天我們所做的為榮。」

德勷師父表示,「開跡顯本」是《法華經》的特點。有水的地方,只要清淨,就會把月亮映在這個地方,可是要怎樣才能「開跡顯本」?就是「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

「把心平靜下來,上人給我們殊勝的法,才能真正印在心版裡;如果心垢很重,即使月亮再明、再亮,也不會顯現出來。佛陀以慈眼視眾生,法雨普施,何等慈悲,我們要做什麼?做大草、中草、小草,還是大樹、小樹?就看我們自己。

慈濟人代表正法住世,要正信、正念力行慈濟善道,『以實際之參與來體悟生老病死、成住壞空之真諦』,這也是慈濟世界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德勷師父強調,「我們從不空口說白話,我們行動的準則是什麼?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從什麼都沒有,到 54 年後的今天,我們成就了慈濟世界,在歐洲慈濟人走進阿爾巴尼亞之後,101 個國家有慈濟愛的足跡,62 個國家有慈濟人。」

德勷師父懇切地說,要實際參與才能體悟生老病死、成住壞空的真諦,就是「三理四相」。要體悟「三理四相」一定要力行,群策群力,以粽串的精神,共創慈濟志業於千秋,同傳美譽於世代,慈濟人要熟知「慈濟志言」,「傳家寶」要傳承下去,給自己留下人生美好的回憶,讓子孫以今天我們所做的為榮。

《慈濟志言》最後一段提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人身難得今已得,在菩薩道上,我們應該勇猛精進,讓愛心充滿我們的社會,讓我們的社會有善的循環,這才是福慧雙修、正信、正念的佛門弟子。」

證嚴上人給弟子的法脈是要找回自性三寶 -- 覺、正、淨,慈濟宗門是希望成就「真、善、美」的世界。

「靜思弟子都有拿到『傳家寶』,意謂著我們在過去生已經下了功夫,這輩子不要把它斷掉,不管是跟佛法、跟上人、跟自己、跟眾生,這個『緣』都不要隔緣、絕緣、斷緣。」師父深深地期待!

 

(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200128
記錄:魏玉縣
整理:慈泠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Telegram 下載說明與功能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