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年前,台灣經濟猛然起飛,生活環境提升之餘,卻迎來「垃圾島」的惡名。

未曾聽聞「環保」的九零年代,證嚴上人在台中新民商工一場演講中,有感而發地請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上人當時輕輕說,每一位志工卻是重重聽,回去之後隨即投入回收分類,點滴累積成就如今的環保志業。

  

從一雙手開始,讓有限的資源,創造無限循環,提升了分類的產值,創造出垃圾的價值。

今年是慈濟開展環保志業第 30 年,上人近日行腳台中與弟子溫馨座談說道:「再回到台中,30 年後的今天,這些環保菩薩,每一個都是白髮蒼蒼,他們一直、一直沒有間斷過…… 」

數據可以說話:30 年來,慈濟全球環保志工人數有 10 萬 7652 人,遍布 17 個國家地區,環保教育點有 1 萬 406 處。

靜思精舍德(耒曼)師父在志工早會也補充,很多人聽到了上人呼籲,回家就開始做分類,簡素娟更提供自家門口作為環保點,「黎明新村」出現慈濟第一個環保回收站。

響應的民眾愈來愈多,環保站逐漸擴大,前後歷經四次搬遷,直到現在,從來不曾停止任務。素娟師姊發願,「我們還會繼續努力做下去」。

德(耒曼)師父也介紹慈濟第一台環保車……

「上人呼籲人人用鼓掌雙手做環保,台中慈濟志工立即行動,但當時沒有環保車,需要向人租借;為了購買環保車,除了志工護持,還有社區民眾賣地捐款。這輛匯集眾人愛心的環保車,30 年來跑遍中區六縣市,散播環保種子,儘管車身斑駁掉漆,每星期還是會出任務載回收。」

負責開車的曾益冰,今年已經 87 歲,他也堅定發願,要做到最後一口氣。

一句簡短、清晰、白話的「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慈濟人將這句朗朗上口的環保口號,轉換成具體落實的生活行動,這句話也成為環保志工與上人的通關密語。

從「精神循環」做到「經濟循環」,大愛感恩科技、淨斯人間志業,研發許多日常生活用品,充分利用大地資源,現在上人再提出「垃圾美化」,把垃圾變成藝術品,希望引起國際間的注意,做為一種典範。

  

上人也殷殷叮嚀,「我們是資源回收,不是垃圾回收,大群的志工來分類,分類得乾乾淨淨就可以做成有用物資,例如:環保磚,塑木地板,衛生紙,沒有什麼東西不能做,只有不能吃而已。」

德(耒曼)師父進一步說,這次隨師到慈濟南投聯絡處,看見許多人與上人分享著自己省吃儉用,將所累積的資源,投作濟助眾生之用。怎麼省?山上有很多成熟掉在地上沒人採收的蘋果,他們一顆顆撿回來削皮,洗淨後曬乾去賣。

相較於捐款,上人不希望因為捐款,才能見師一面,應該更重視每一個點滴的發心,真誠的力量最能撼動人心。「許多人稱自己只是一隻小螞蟻,卻憑著毅力與勇氣攀爬須彌山,這種堅持,最讓上人感到安慰。」

「他們從山上下來,捐的很堅持,很真誠的說:『師父,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希望能做到,一定要做得到。』這就是他們的心願。

他們用生命做慈濟,是無名小卒嗎?不是小卒,人人都很有勇氣,慈濟少不了他們,愛無量。慈濟人不是無名小卒,人人在師父的心目中都是大將,少一個你都不圓滿。」

上人這輩子最有成就的是:「環保 30 年,聽到你們做的『和樂』,做到很歡喜,這是我這輩子最有成就的。不識字不要緊,懂理就好,道理光是知道也沒有用,重要的是要會做,做了就是完成最踏實的道理。」

一雙手開始,一個低頭彎腰的身影,化腐朽為神奇的信念,一個善的循環,是守護大地,也是改變世界慈悲的力量。

 

(德(耒曼)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200114
記錄、整理:慈泠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Telegram 下載說明與功能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