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自救人救
心臟衰竭源自於心臟功能變差,導致身體各器官組織供血受損。全台每年約有兩萬多人因此住院,如果沒好好治療改變生活習慣,五年內死亡率逼近百分之五十。
如果晚上常常沒法平躺著睡、體重增加、尿液變少、身體開始浮腫,有這些現象都要開始懷疑是不是有心臟衰竭。除了好好檢查治療,對症下藥,還得找出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是太胖?或者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衰竭到最後會讓氣血陰陽出問題,造成瘀、濕、痰,所以中醫師會開出強心利水化痰或清血瘀的藥方。
2017年中國醫藥大學研究報告,心臟衰竭患者如果合併使用中藥,五年存活率提高三成!
《金匱要略》提到:心水者,其人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所以針灸治療第一個是內關穴,當你感覺有些胸悶、心跳很快,有心悸的症狀,用三根手指頭的寬度去找手腕中間最痠的位置,就是內關穴。
如果身體腫,小便量很少,請找足內踝和後腳筋正中央的太溪穴,中醫師還會針灸腳趾頭上的太衝穴,不過平常就要預防心臟衰竭,保持良好的生活型態,少鹽少油、控制水分、避免情緒起伏。
- 喜歡2
- 難過0
- 懂了2
- 感動7
- 感恩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