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凍花是一門需要心巧又手巧的藝術,在已經凝結的透明蒟蒻果凍裏,用天然食材調出色調,再慢慢雕琢成一幅悠靜的山水圖,或是美麗雍容的花朵。從學員們專注學習的神情,可以感受果凍花的神奇魅力。

有學員問:「老師,我做的這個水流的感覺好怪喔……」

老師回答:「想要讓水產生流動感,工具的角度必須掌握好,不能直直下去,要從這裏轉彎,切進去,才能把藍色注入,多轉彎幾次,弧度就可以出來了。這就像我們的個性,如果太直,就會讓別人受傷,所以人生要懂得該轉彎的時候記得轉彎……」

又有學員問:「老師,我的花瓣都擠在一起了……」

老師莞爾一笑:「這裏要用平行手法,每一片花瓣都要平行注入,手法正確才會有立體感。這就像人和人在一起,要用平等心來對待,沒有分別,沒有高低……」

學員在製作過程拋出好多問題,身為果凍花教學老師的阮清水,總是不厭其煩耐心指導,她調整學員的手法、技術,也調整她們的心情。

學員們來自不同國家,有中國大陸、菲律賓、越南、印尼……從 20 歲到 60 歲都有,卻都有著同樣的身分 -- 外籍配偶。

阮清水特別喜歡這個班級,因為學員們不會分別你是越南的、我是菲律賓的,和氣友愛地聚在一起,並親暱地喊她一聲「老師」,總是熱情地問:「我可以做什麼?」「老師,我材料幫您準備好了。」「老師,這個給你吃吃看……」即使只是簡單的幾句話、幾個小動作,都讓她覺得好窩心。

圖:阮清水師姊(慮琪,中)於中壢慈濟志業園區開設新住民成長班,講解如何製作越南甜點立體果凍雕花。

圖:精緻的越南甜點花雕果凍。

 

這種真情流露,讓阮清水有一種被呵護與被關懷的感覺,那種感覺不只是師生關係,更像是親密的姊妹。

也因為這樣,每次課後,這群姊妹還會圍在一起聊心事,分享彼此的人生故事。「老師,你喜歡臺灣嗎?」「老師,你為什麼會嫁來臺灣?」20 年前的往事在腦海重新翻騰了起來,她問自己:當時還有別的選擇嗎?生命裏的滄桑,如果沒有自己走一遭,怎麼會知道「苦」這個字怎麼寫?

14 歲之前的阮清水,家境寬裕,就像個小公主,被家人捧在手心。但自從父母破產後,她開始打零工,為了躲債,他們總是在搬家,即使打工也不穩定;父母親租房子賣牛肉麵、擺攤賣拖鞋,小妹妹剛出生不久,外婆、阿公、阿嬤都生病……一切都需要錢。

為了解決家中困境,20 歲那年她從越南嫁來臺灣。幾年後,先生簡志宗同意她自己賺的錢可以自由支配後,她就打定主意把「拚命賺錢」當作唯一目標。

家住三重的阮清水先是在五股的工廠上班,每天從早上 8 點做到晚上 11 點,幾乎一天工作 15、6 個小時,全年無休,一心想賺錢寄回娘家;也因為在家裏時間少,和公婆與孩子互動不多,造成生活上種種磨擦衝突。

後來工廠無法讓員工連續上兩個班,有一次,同樣嫁來臺灣的堂妹,上班的檳榔攤缺人,問她要不要去賣檳榔,一天 16 小時,可以賺更多錢,阮清水就答應了。

越南姊妹阿柔常來檳榔攤找堂妹,說是要幫慈濟勸募善款。阮清水對越南同鄉印象不好,連帶地也不喜歡這個「慈濟」團體。阿柔常鼓勵姊妹倆可以邊工作、邊收看大愛電視臺,阮清水提醒堂妹:「不要信那麼多啦!說不定是騙人的。」

後來堂妹跟阮清水說起阿柔的故事 -- 阿柔因為先生外遇而離婚,獨自照顧三個小孩,日子過得很辛苦,在異鄉舉目無親,只能靠著慈濟等愛心團體和政府提供協助。她白天去做打掃工作,晚上照顧小孩,平時有空就去慈濟三重園區做環保,回饋社會的幫助。

阿柔常鼓勵她們加入慈濟會員,每個月可以捐一百元做愛心,也想帶她一起去做環保,阮清水一口拒絕說:「我捐錢就好了。」

阿柔不再多說,下回來帶了《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送給她,和她聊起了佛法。阮清水本來就信仰觀世音菩薩,工作時也會聽越南版的經文;當阿柔介紹她聽佛經時,她立刻欣然接受。

阮清水疑惑阿柔每個月做打掃工作才賺一萬多元,還常常捐錢或去做志工,這樣怎麼應付家裏的開銷?得知阿柔接受社會補助,阮清水有些看不起,講話常很不客氣,像刺蝟般總是用言語攻擊她,叫她要學會自力更生,不要依賴幫助。

阿柔總說慈濟是怎麼怎麼好,可是來買檳榔的客人幾乎一面倒地認為「慈濟」是騙人的團體,阮清水心中有很多疑問。每次大愛臺播放「靜思語」的時候,她會忍不住停下手上的工作,專心看一下,愈看愈覺得奇怪:「靜思語是什麼?這些話怎麼好像在講我?」強烈的好奇心驅使著她,想要了解慈濟到底在做什麼?

阮清水有時騎車經過慈濟三重園區,有一天她終於忍不住走進去,看到和電視上一樣穿制服的人,歡迎她從做環保開始參加活動。第二天下班後,她立刻到三重園區環保站,目的不是做環保,想來查探慈濟的真相。

她邊做邊小聲地問旁邊的志工:「你們來這裏做環保,每個月可以領多少錢?」志工愣了一下,笑著回答:「我們是來做志工的,沒有領錢啦!」「是喔,沒錢領,那你為什麼要來做?」

「師父說,做環保就是愛地球啊,你看環境那麼亂,大家都把好好的東西亂丟,不是很浪費嗎?有用的東西就要回收再利用,所以我才會來做環保,幫忙這個地球。」

阮清水又問:「沒有薪水,卻一直在這裏做,家裏都不用顧嗎?」

「當然是要先把家裏顧好,有空再來做,一、兩個小時也可以。有多少時間做多少事,多多少少盡一分力量啦!」

阮清水無語,不知道要說什麼,只好埋頭做資源回收,雖然會接觸到一些髒兮兮的東西,但她完全不介意,戴著手套跟著志工什麼都做,她覺得自己除了怕沒錢之外,早就被逼到什麼都不怕了,做什麼工作都得心應手。

為了查探虛實,她又偷偷問另一位志工:「你為什麼進來慈濟做環保?」

「我本身有癌症。」

「癌症?那不是應該在家裏休息嗎?你生病了還來,很累耶!」

「身體生病,心裏不能再病,我在這裏很開心,留在家裏會胡思亂想。」

這位志工 40 多歲就罹癌,她勸阮清水,健康時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

阮清水想了很久,隔天就跟檳榔攤老闆說,不要做兩個班了,改做一個班就好,她不想為了賺錢犧牲健康了。

圖:阮清水師姊(慮琪)總是利用空閒時間帶著孩子一起來做環保。

2012 年,7 月的一個颱風天,風雨很大,阮清水下班回家後有點累,躺在床上卻翻來覆去睡不著,擔心環保站那些回收物會不會被淋溼?思來想去,竟起身出門。

她剛下班,身上穿的是清涼上衣和短褲,套上雨衣,就騎車衝去環保站。停好車,雨衣都還沒脫,就看到很多志工跑出來,一位老人家拉著她的手說:「先不要做了,上人要回花蓮了,我們去送師父。」

她愣了一下:「上人是誰啊,為什麼要去送他?」

「就是你每天一直問的那個老人家啊,慈濟的創辦人證嚴上人,我們快點去,不然來不及了。」

她知道慈濟有個創辦人,也常在大愛電視臺看到他,心裏疑惑這樣一個瘦弱的老人家,怎麼能帶出那麼多人來做善事?沒想到竟然可以看到本人,她高興地跟大家一起排隊。有師姊提醒她:「屋簷下沒有雨,你把雨衣脫掉吧!」

阮清水看大家都穿著整齊的制服,十分尷尬地說:「我……不能脫掉雨衣。」她默默地把雨衣掀起來,看到雨衣裏面的清涼裝扮,師姊趕緊把她的雨衣拉下來放好,請她站好就可以了。

上人從靜思堂門口緩緩走出來,阮清水好奇引頸張望,腦袋突然當機,「那張面容怎麼那麼熟悉?」「那不就是從年少時期一直陪伴我走過無數困境的觀世音菩薩嗎?」

阮清水瞬間淚如雨下,合掌的雙手不停顫抖著,淚水模糊的視線裏,看見上人親切地摸摸小孩子的頭。此刻,她滿心期待這位「觀世音菩薩」能走到自己面前,哪怕只是說一句話也好。

現場志工高喊:「上人,我們愛您!」

上人停下腳步回應:「你們愛我,就要愛我所愛的人,做我所想要做的事情。」上人上車離開了,阮清水沒有機會和上人說說話,卻牢牢記住上人臨走前說的那段話。

摘自/《心清如水——阮清水戀戀果凍花》
撰文/吳惠晶
攝影/黃筱哲、蕭鳳滿、陳春景、陳雅幸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大愛閱讀專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