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四十歲以後,我們就會說人的生理上,已經開始進入中年了,不過在心理上,卻是一個你可以自己定義的一個階段,這個時候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惑:我的前半生是這樣過的,我的後半生會怎麼過呢?

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學程主任楊蓓跟大家分享,人到中年,是一個沒有人能夠告訴你,你將會變成怎麼樣的一個人的階段,但也因此反而擁有自主權,可以更自在的做自己,選擇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這個階段,在生理、心理上,或者精神上,你會發現是很多東西夾雜在一起的,我們的生命歷程,面臨父母親老去,需要我們幫忙,有些人孩子已經大了、有些還需要我們的幫忙,於是就夾在中間,所以有人會說,這是一個人生的三明治的階段。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體力面臨挑戰,覺得自己像八爪章魚一樣,要把周圍的人都照顧好,再加上自己的工作生涯,可能也面臨到,需要轉折的階段,但是,在這個階段雖然壓力不小,可是我會說,這個是人生當中最自由的階段,為什麼這麼說呢?所有的發展心理學裡,談到人的發展階段性的部分,都不會告訴你,到了這個階段,你要在社會上完成什麼,而是回頭來看看你自己。

你想要在你的後半生裡,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件事情,沒有人會告訴你的,在這個時候,你的人生的目標跟意義,是要由你自己去開創,而不是由別人來定義你的。

在人生前半段的生命歷程裡,已經累積了很多的經驗,這些經驗都會成為你的資產,你在看待自己、看待別人、看待世界,可以有一個跟以往不太一樣的觀點,或者是跟以往可能相輔相成的觀點,而這個本事,真的只有到了中年人才有。」

在中年的階段,要開始向把錢存到銀行裡一樣,要存夠了老本,去面對老年,那個老本是什麼?就是你的心是否能夠安定的,面對老去這件事情,而這個事情,等到老年再來做,就來不及了。

要怎麼做呢?楊蓓說:「這個答案不會在外面,都在你的心裡頭,所以這個時候,你能夠靜下心來,聽一聽自己的聲音,想要做一個什麼樣子的人?我未來的生命階段裡,可以如何心安理得的,面對我自己的未來?

當你開始聽你自己的聲音的時候,你的內在世界它會開始沉澱,一些你生命的歷程中,磨練出來的智慧,就會浮現出來,然後你會看見你的心,有一個很自然的趨勢,我知道我要往哪裡去、我知道我想要做什麼事、我知道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過程,沒有人可以替代。」

楊蓓到了中年,才去完成博士學位,有的人跟她說:妳幹嘛還去念博士?都已經是副教授了,這個學位對你來講有什麼用?楊蓓回想她穿上博士服,由校長親自幫她撥穗的時候,她突然理解了這一切:「當我走上台前那段路的時候,我一步一步慢慢的走,我終於明白了,原來這個博士學位,是為了我自己而讀的,跟年少的時候讀書,是不一樣的,不是為了學位,而是為了學問。

我是在這個完成學業的過程裡,我才知道,原來我其實前面雖然是無意識的,可是我逐漸發現,我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我抓住了機會把它完成,而這個完成的重點,並不是在這個學位,而是在這個過程。」

楊蓓跟大家分享:「人的一生當中,我們需要給自己設定目標,需要讓自己有一些新的經驗,當然也需要去開創。探尋自己生命意義的這件事情,只有中年人做得到,所以中年其實是一個探險,隨著摸索與覺察,讓中年成為一生中最好的階段。」

完整內容請看→【人文講堂】20191005 - 人生第二個青春期 - 楊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