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風徐徐,穿透走道,飄進古典、優雅的靜思書軒。在幽靜溫馨的圓桌旁,金英與同是慈濟教師聯誼會的培訓同學,比鄰而坐,正竊竊商討著如何書寫「建言」。

離開時,她們順手抽了張「靜思語」,兩人竟然都抽到—「看人不順眼,就是自己修養不夠。」

金英不禁想起來上課的經過……

因為認同慈濟的教育理念,對莊嚴的慈濟道場有著崇高的嚮往,讓金英利用兩年的寒、暑假期間,回花蓮參加教師聯誼會培訓課程,希望汲取智慧法水、學習前輩的教育經驗,回職場作育英才。

講堂裏,〈無量義經〉的音樂正輕輕響起,金英安靜入座,等待著下一堂課開始。「怎麼還那麼吵?」環顧四周,有人在走動、有人在講話,身旁的工作人員卻沒有適時地勸導,這讓從事教職多年,一向嚴格的金英無法接受。

「身為教師,平常教育孩子守規矩、遵禮儀。自己成為課堂上的學員,竟然連最基本的規矩都不懂,這樣的老師如何教育學生?」看著別人所犯的點滴缺點,金英衝動地想向前制止。

當課程結束,要離開花蓮前,嚴以律己、不容姑息的金英,與培訓同學一起到書軒討論著,要將「建言」直接告訴工作人員或用電子郵件傳達……

當兩人一起抽到——「看人不順眼,就是自己修養不夠」,這句當頭棒喝的靜思語時,金英立刻放下了心中的傲氣。

隔年,她又參加慈濟委員培訓,看到隊輔對常規要求不夠嚴謹,心裏無限疑惑:「有些佛教團體好嚴肅,有時一整天都禁語;這些慈濟的婆婆媽媽雖不是大聲喧嘩,卻還是有人在講話啊!態度太輕鬆、沒效率,以後怎麼共事啊?」

念頭一起,隊輔正分送靜思語,金英竟又拿到「看人不順眼,就是自己修養不夠。」這句如影隨形的靜思語,讓她好生慚愧;退一步想,若人人都完美無缺,那就毋須參與培訓了。

此後,金英不再「嚴以律人」,遇有見解或作法不同時,「看人不順眼,就是自己修養不夠」,成了隨時引以為戒的金玉良言。

撰文:林美宏    
取材:慈濟道侶叢書《也無風雨也無情》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