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無暗處,心轉境轉
春分的「分」,是過了一半的意思。《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歐陽修詩文:「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說明此時正是農家最忙時節,也是春暖花開佳期。
有一天,在精舍看見天上白雲、烏雲各占一方,有如春分時節,晝夜平分;雲層相互拉扯,有如人心善惡拔河,是對是錯,誰是誰非,都只在彼此的一念心。
在菩薩道上修行,有坎坷、有順境,心靈的瞬息萬變,無不都是修心的過程與修身的提醒……
《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經文一再提到「難」與「不難」,何謂難?何謂不難?
佛法要不斷薰習,入群要經得起磨練,遇「不難」心感恩,遇「難」更精進。難與不難,都在自己的一念心。
有一天,辦公室電話聲響起,拿起聽筒,對方傳來非常生氣的聲音,聽得出他很不滿。當下愣住不知如何反應,趕緊把心靜下來,聽清楚來意。
得知是訊息傳達錯誤,讓對方誤會不開心,我誠心道歉,終於讓對方的聲色緩和下來,耐心聽我說明事情緣由,最後輕輕放下聽筒。感恩因為有法,在面對人事物的起心動念時,能將煩惱清淨在源頭,即時消化清理。
心中有法,就有法度。隨著每天薰法香的法水滋潤,發現自己轉念加快了,開始懂得「惡來善往」,廣結善緣。難與不難、是惡是善,每一次的經歷與磨練,無不都成為法的資糧,潤育身心。
精舍生活,每天都會投入副執事工作,與常住師父們一起為這個大家庭付出。一次早齋後,負責洗碗接盤子的崗位,與同組的家人有著無須言語的默契,一切都在順暢中。
突然間自己手一滑,看著整疊盤子從手中滑落,腦中一片空白,只能靜靜看它摔破在地上。「哐啷……」自己被那響亮的碎裂聲嚇到了,看到滿地碎片,腦筋開始想東想西——「盤子好滑,一不小心就……」「今天推車放的位置不一樣,才會……」
事後,有三位師父分別來關心:一位擔心我躲起來哭,請我放寬心;一位問我是不是嚇到了?還有一位師父安慰我說「碎碎平安,保證你一定長命百歲……」更感恩有法親第一句就詢問:「你有受傷嗎?」讓自己感受到大家的愛與關懷。
每當遇到事情,我們總想找出「責任不在我」的藉口來說服自己、讓自己安心。當心中泛起一點點推卸責任的念頭時,趕緊自我提醒:因為自己不用心,才讓本來可以發揮功能的盤子喪失物命。
那次之後,每次捧盤子到推車上,我都會格外小心,提醒自己不要貪快,用心最重要。
想起人我互動時,當自己嘴巴比腦筋快的時候,總會「撞板(廣東話,意指闖禍、搞砸)」,也就是習氣仍未改進的警惕。「從對方的錯誤中,找出自己的責任」,我將這句「靜思語」放在心裏,以去除心中生起推卸責任及埋怨的惡念。
凡事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體會,學習轉念也是修行路上的必修功課。轉念,說比做容易,需要不斷地練習、力行,遇境修心。
一次與一位同仁聊到工作近況時,由於已熟悉對方的個性,對話內容比較沒有修飾,本是一句善意的提醒,卻讓對方覺得受傷;在心理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對方冷言地拒絕了善意,自己感到很委屈,也不歡而散。
雖然有點生氣,但靜下心來後,還是寫了訊息表達自己只是出於關心,無意讓他不舒服,誠心致上歉意。
學習轉念,能夠轉惡緣為善緣;放下執著,可以讓愁容變歡顏。從對方回覆的文字中,感受到小風波已成過去,彼此體諒、回歸平靜。
心念像風箏,要遠要近,操控在自己手裏—— 隨心所欲,會讓牽引風箏的線愈放愈長;隨心教育,風箏遨遊天空,也能適時知返。
修行像與另一個自己下圍棋,白棋為善,黑棋為惡。黑棋轉白,白棋轉黑,善惡瞬間一念,造作今生來世的因緣果報。
在人間的菩薩道上,遇到人事物的磨練,由自身心靈的轉念做起,只要匯聚人人的善念,當下即是淨土。
春分時節,晝夜均分,百花盛開,處處美景;白天黑夜,善惡一念,心無暗處,心轉境轉。
取材自:《 24 節氣聞思修》.春分
《二十四節氣聞思修》一書以二十四節氣來比喻修行,立春如發心、驚蟄如勇猛、穀雨如薰法、夏至如法忍、大暑如洪爐、白露如輕安、立冬如立願,大寒如使命……。
隨著四季輪替,也呈現翠微一路以來次第修行的變化與成長。
除了可以感受她修行路上的艱辛、堅持與努力改正習氣外,更可以一窺她心思細膩、觀察入微的一面;日常生活的一切瑣事,她都可以用來體驗、詮釋佛法。
作者:潘翠微
出版:檀施文庫
客服專線:02-28989000 分機 2145
- 喜歡8
- 難過0
- 懂了31
- 感動163
- 感恩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