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般意志 克服風雨考驗
花蓮靜思堂是慈濟人的精神中心,也是一棟宏偉的建築物,重簷三層以銅瓦鋪建,象徵佛教的佛、法、僧三寶。經過 25 年歲月洗禮,已經變成黑色,看起來更顯沉靜穩重。
靜思精舍德清法師在志工早會分享,「每年浴佛大典都在道侶廣場舉行,可以容納 1 萬 3 千多人,站在拱橋往慈濟大學看去,樹木蔥蘢好漂亮,綠色草皮像毯子,延伸過去姿態各不同,到處鳥語花香,一片迷人景象。」
其實,靜思堂是在 1986 年,與花蓮慈院啟業同天舉行動土,卻因志業體各項工程多管齊下,無法兼顧,直到 1988 年才正式動工。
德清法師指出,「靜思堂地下室,長 100 米,寬 150 米,深度 15 米,足足挖了半年,總共挖出 12 萬立方公尺土方。每天有 5 部卡車跟挖土機,把大部分土方,載運到慈濟護專,總共載運 8 千車次,費時半年才運完。」
動工之後,面臨老天的考驗,一個多月時間,來了三個颱風。
德清法師回憶:「1988 年 9 月 22 日,第一個颱風『吉蒂』,30 日那天淹水嚴重,水位上升到 6 公尺,地下室汪洋一片,比一個湖還大;附近 7 公尺的地方,有一座高壓電塔,供應花蓮市的電力,我們擔心電塔倒塌,趕快把土方塞進 6000 個沙包,灌漿數十萬立方公尺,要擋住水流。又因為要抽水,全花蓮市的抽水馬達,能借、能買的,全部被我們收購一空。
辛苦了 3 星期,好不容易把淹水,抽到只剩 5 公分時,想請包商繼續動工,沒想到 10 月 21 日,『派特』颱風報到,一夜豪雨,積水又回到 2 公尺多,出動 85 部抽水機,還雇請三位潛水夫,把埋在沙石中的抽水機撈起來。
到了 10 月 26 日,第三個颱風『魯碧』同樣帶來大雨,水位急速竄高到 9 公尺,高壓電塔附近的泥土繼續滑落,塌陷的十分嚴重。」
證嚴上人當時關心同仁、包商和工人的健康,天天都到工地關心。有一天 上人到了工務組,看見同仁穿著短褲跑來跑去,那時已經是秋末有一點涼,上人關心地的問,為什麼這樣穿呢?同仁忙到來不及回答就跑開了, 上人好奇跟隨去看。「哇!靜思堂竟然有一大灘水。」 上人看了好心疼,心疼同仁實在太辛苦,太辛勞了。
「魯碧」颱風離開後,十多位工務組同仁,每天繼續跟水奮鬥,經常到凌晨一兩點才回家,休息一下又回去工作。
德清法師讚歎:「他們都沒有喊苦喔,營建處的同仁,有人被馬達打到;有的被鐵釘刺傷;也有工作到一半腳抽筋,被人家救起來;每個人咬緊牙關,用鋼鐵般的意志,克服大自然的無情考驗,真是非常優秀。」
好不容易把水抽乾,靜思堂開始日夜趕工,在慈濟 30 週年慶正式啟用,迎接海內外的家人回來。
「靜思堂終於成立,有一座很好的集會所,也發揮很大功能,大家可以在這裡共修,所以是前人種樹,我們後人乘涼。」
德清法師還提起 1987 年琳恩颱風,一個家族的傷心事。
「當時 上人在台中講經,很擔心台北災況,停留一晚後立刻北上,那天是桃園分會成立, 上人先到桃園跟大眾開示,兩小時後直奔台北,隔天召集慈濟委員開會,也成立救災小組。」
三芝、瑞芳,還有好幾個地方都有災情。三芝發生山崩,一個家族 12 人全部往生, 上人在現場為受災戶進行登記、馬上發放。瑞芳也有個可憐家庭, 7 個人有 6 人往生,上人也趕到現場關懷。
德清法師回憶,「那天是 10 月 25 日光復節國定假日,婦人的先生跟孩子都沒有外出,連在外地工作的大兒子也回家,這位婦人因忘記是假日,出門到住家對面的電力公司上班,同事提醒今天是放假日,不用上班,婦人心想家裡人都在,大兒子也回來了,趕快回家吧!才轉身要踏出去,就聽到一陣巨響,土石流滾下來,她的家被覆蓋了。」
「我的家,我的先生,我的孩子,怎麼辦啊!」這名婦女極痛苦的大喊大叫,看見土石堆中伸出一隻手,又聽到女兒微弱的呼救聲音,她想盡辦法要把女兒拉出來,但土石太重了,女兒的手漸漸沒有了脈動,婦人最後癱倒在地上...
政府對受災戶補助措施,亡者 19 萬,一家人走了 6 口,加上慈善機關的援助,婦人可以領到 200 多萬。 上人心想,這位婦女沒了家人,給再多的錢,失去至親的痛苦,卻會跟著一輩子,因此決定把她列入觀察,持續關心。」
證嚴上人的勘災行程,離開三芝、瑞芳後來到台北,經過濱江街水門,赫然發現,一個水門,隔開兩個世界。「靠近河道的地方,有很多違章建築,有的是老兵,甚至單身,就住在裡面,連個窗戶、廁所都沒有,政府蓋了公廁給他們使用,水門另外一邊就是民生社區。」
上人看了心痛萬分,決定先救拔濱江街的暗角眾生,慈濟委員買了長筒雨鞋,開始挨家挨戶去了解狀況。
德清法師還提起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納莉」颱風,2001 年大水漫淹台北城,台北捷運站也淹水,停止營運三個多月。
「其實,我們也是受災的苦主,當時大愛台在南港,靠近基隆河,水淹得很快,包括片庫、兩層樓的攝影棚、地下停車場,全部淹水。片庫存放的錄影帶,是慈濟過去的歷史紀錄,非常的重要,當時召集好多社區師兄師姊,先把它搶救出來,再陸陸續續送到關渡園區,把泥沙清除掉。」
德清法師說:「這一切都是非常感人的,當時屏東、高雄的志工都說,我一定要去,這個歷史足跡不可以沒有我。」慈濟人以感恩心接受風雨考驗,以善解、尊敬的心,面對風災後的重建歷程。
(德清師父 志工早會開示)
20190510
聽打:吳碧華
整理:慈泠
- 喜歡5
- 難過8
- 懂了4
- 感動207
- 感恩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