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屋風波 

1963 年 4 月到 10 月,證嚴法師在小木屋的平靜生活,在一場颱風後起了大變化。

「颱風真的很強,那時候有一位東部發電廠處長的媽媽,硬把我拉回花蓮,我只能勉強答應,回小木屋收拾三尊紙畫的佛像,還有一部《法華經》,剛搬出門的時候,人被風就吹倒,東西也吹掉了,回頭一看,竹籬笆倒了,我不敢再猶豫,趕快離開。兩、三天後,我的小木屋安然無損,原來是風又把籬笆吹站起來,那時候,我感恩天龍八部的疼惜,能安然自在再住進去。」

證嚴上人回憶,颱風過後,許老居士的太太來了,喃喃自語說:「人家想拆屋,但菩薩還是保護著你。」「我聽到了馬上問,誰要拆我的屋子?老人家看我一直追問才說,『你在這裡蓋了小木屋,有人心不安想拆掉。』她要我聽了別放在心裡,我倒是真的放在心裡。」

聽到了一些雜音,證嚴上人心想,這不是久留之地,為了團體的「和」,再也沒進過小木屋。

  

「也因為這個因緣,我接觸了外界,到花蓮『慈善寺』講經,有機會看看世間眾生相。所以,修行要從何修起?我從很困難的生活,到離開小木屋,前前後後六個月,但是我從人、事中去用心,像《無量義經》譬喻,『猶如船師,身嬰重病,四體不御,安止此岸。』這一艘船就是法,給了我很大的勇氣與信心。」

  講經結善緣 

證嚴上人出家即發願不趕經懺、不收弟子、不受供養。 1963 年 10 月花蓮「慈善寺」禮請上人講演《地藏經》,八個月下來與許多信眾結下善緣,也打破了不收弟子的誓言。

「在寺廟講《地藏經》,有了一大群信徒。他們對《地藏經》的道理,聽得很入心,除了老菩薩財嬸、川嬸,還有德慈、德融,好幾位都是在那一年皈依。我說我不收徒弟,可是他們非要皈依;我說我是無處可住的人,但他們道心堅固,一直跟著我去結夏安居。再回來的時候,要住哪裡?回歸到地藏菩薩廟(普明寺)去。」

  
 

證嚴上人也回想起,在「慈善寺」掛單時的見聞,深刻體會身教的重要,這樣的心念也成為日後創立教育志業的一顆種子。

「慈善寺後面就是火車鐵軌,有一對母女,媽媽差不多三十出頭,女兒是小學一年級,跟我們同時住在寺廟。有一天早晨在洗衣服,小女孩小手一指,『你看,我們老師叫我們不能走鐵軌,自己卻走。』真的,老師因為抄小路,所以走在鐵軌上,給我好深的印象。教育是人類的希望,假如老師光說不能身教,孩子會不服。」

數十年前的事, 證嚴上人一直耿耿於懷,常在思考,老師要如何才能真正以身來教育?直到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同時展開教育志業,一群滿懷善心和愛心的老師,跟慈濟心念會合,一起將美善種子善布校園。

  因緣難思議 

1964 年 3 月,當時證嚴上人答應師公要搬到「妙雲蘭若」,為何最後仍決定留在花蓮?

「財嬸跟我說,川嬸走路不方便,但她很喜歡聽普門品,問我能不能去講?也是好啊!就在那段時間,師公要我回嘉義,我也答應了,師公還派人送來一千元,用來搬家;不過,三十幾位菩薩卻寫信陳情,請師公不要調走我。」

兩難之間, 證嚴上人心想,如果有因緣,自己可不可以有一群人,「家家彌陀佛,人人觀世音」;如果有五百位會員就是一個觀世音,變成千手千眼。

「那時,靜宏、靜緣、靜念三個人要皈依,想想她們跟我有緣,可以,但是有條件,就是要以『佛心為己心,師志為己志』,這句話是對她們先說起,慈濟的委員制度也是從她們開始。」

  

在這樣的理念下,證嚴上人開始呼籲,在不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大家節省買菜錢,做一個能救人的人,所以「竹筒歲月」就在這時產生。
 

「一切因緣,都是配得恰恰好,好像過去就已經安排好。這個命中的導演已經代替我在人生舞台,把腳本寫好,對白也定了下來。我們要相信,過去的『因』,現在的『緣』,都要好好抓住,有因缺了緣,也是一事無成,所以要把握因緣,這也是我常常要大家多用心的原因。」

 

● 觀看更多 ↓↓↓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 慈濟的故事(八) - 順逆增上成就眾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