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南庄是熱門旅遊勝地,山林層巒疊翠、鄉村純樸寧靜;青壯人口外移討生活,許多長輩與幼童留在山裏,若生病需要就醫,交通路程都成問題。


其中三灣山區,僅有兩間診所,擔負全鄉一萬兩千多人的健康。從三灣下山到市區,要一個半小時車程。


苗栗的訪視志工,除了長期居家關懷,也請求臺中的慈濟人醫會舉辦義診,從 2002 年開始,每個月的定期義診,沒有間斷。

 

現在,已有許多苗栗在地醫師、護理師投入;有人夫妻同行,有人全家參與,服務鄉親。

居家往診是慈濟義診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為了服務行動不便或無交通工具的病患,由醫護人員親自到患者家中診療。


全臺灣人醫會團隊,從 1997 年開始走入偏鄉離島展開義診。


遺世山村 慈院駐站

廣闊的曾文水庫,涵容著全臺灣最大的蓄水量,為嘉南平原帶來深厚的恩澤。坐落在集水區的大埔鄉,跟平原上的繁榮發達,毫無關聯。


水庫淹沒了曾經最熱鬧的街道,隨著水位上漲,大埔人逐漸外移。政府在這裡開設醫療站,但是 1996 年,這裡的醫療站,卻沒有醫療團看診的情形。2002 年 9 月大林慈院接手。2005 年 6 月 7 日,大林慈濟醫 院更進一步啟動視訊會診。啟用第一天 由心臟內科的大林慈院院長林俊龍透過 視訊,和常駐大埔的醫師林繁幸合力為十位大埔鄉民看診。

  
從大林到大埔,往返車程需要四個多小時,來回兩百多公里,中醫師葉明憲,從 2003 年 9 月開始,每周一次上山到「大埔醫療站」進行巡迴醫療,至今 14 年,除了颱風路斷以外,從未間斷。2017 年底,由於大埔鄉已有新設立的中醫診所,健保局因此結束與大林慈濟中醫部的合作,葉醫師將暫時放下這個任務。不過,慈濟醫院在大埔的醫療站的其他科別,仍將繼續守護鄉民的健康。

臺灣人的熱情與善意
臺灣外籍移工人口逐年成長,人醫會結合翻譯志工,為外籍移工義診,也為移民署收容所中,等待遣返的外籍朋友提供醫療協助。這群非法居留的外籍人士,等待被遣返期間,更難免焦慮。收容人沒有健保資格,而且簽證或護照過期,即使身有病痛也不敢就醫,每月一次的義診,照顧他們的身體與心靈。 


過去 13 年來,慈濟人醫會服務離鄉背井的外籍人士,其中在臺北車站舉辦外籍移工免費健康檢查;提供牙科、內科等診別服務。

每位街友都有無法為外人道的故事,人安基金會每天固定提供兩餐,是街友們賴以溫飽的重要資糧;食材大多來自善心人士捐贈,這一餐,得之不易;也因有這些默默付出的人,街友們才能免於挨餓。


慈濟與人安基金會合作,從 1998 年開始,每個月定時定點義診,讓街友回診、換藥、療傷。讓這群健保制度的邊緣人,最少能自我照顧,遇有重大疾病時,也可以得到適當的醫療安排。 


慈濟志工曾遇到一個感動的故事。一次義診,她還沒踏進人安基金會大門,就被一位男士叫住,希望捐贈手中的兩包米與街友結緣。原來這位男士也曾受人安基金會照顧,透過就業輔導,覓得一份穩定工作;儘管所得有限,足以讓他擺脫街友的命運;兩包米雖然不多,卻是他回饋社會的一分心意。


 

為植物人洗牙
植物人無法到醫療院所就診,所以健保醫療資源對他們而言是遙不可及;慈濟人醫會團隊長期為創世基金會的植物人病友舉辦口腔義診。


傳統牙科治療,是牙醫師端坐治療椅上,調整診療椅與病患姿勢,來符合診療視線;當病患是植物人時,狀況剛好相反,他們無法調整身體配合,於是山不轉路轉,醫師與助理群好似比誰筋骨柔軟,一個個像麻花般各取角度,以腰痠背痛為代價,奮力清除一塊塊牙結石,希望抓緊這願意配合的難得一瞬間,為他們留住健康的牙齒。

針對身障者患齲齒比例甚高,需要口腔照護的問題,有人醫會成員因此赴日考察,培訓志工成為「衛生探訪員」,在社區協助病患就醫。在臺北慈濟醫院每週四上午,開設特殊需求者牙科門診,在有隱私的空間下,不以營利為目的,由三位志工擔任牙醫助理,協助一位醫師做治療。

 

1997 年迄今:偏鄉離島義診
1998 年迄今:街友義診
2000 年迄今:居家往診
2002 年迄今:啟智教養院義診
2003 年迄今:外勞及收容所義診
2012 年迄今:社區失智長者預防醫學

人醫會義診行列中,還有水電專長的志工,是醫師口中有求必應的菩薩,不僅在義診現場接通診療所需的用電,更以創意研發改造,將不易攜帶的牙科診療設備收攏在一個手提箱裏,提高義診團隊的機動應變能力。

  
黃金受回想年輕時,為了培養一技之長,報名參加勞委會職訓中心的水電技工培訓,養家糊口;沒想到,這項技能卻成了他做志工的「利器」。


黃金受說:「人活在世界上,能夠找到一件做得開心、自己能勝任的事情,是很幸福的;在慈濟人醫會,我找到了!」


對於醫護人員而言,實際走進病患生活、更了解苦難的實況,人醫會實踐了上人所言:「苦難人走不出來,有福人就要走進去,為他們拔苦予樂。」這些貧病者不請自來的家庭醫師,在喜捨中也得無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