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 呵護赤蠵龜產房
剛出生不久的小海龜努力揮動四肢,爬出洞穴。
不過要看到這一幕,卻是經歷了一連串的挑戰。
希臘南部的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岸的這片沙灘是赤蠵龜繁衍後代的地方。
每年五到九月是赤蠵龜產卵期,也是當地保育志工最忙的時候。
母龜一般在晚上產卵,每次產下 80 到 120 顆蛋,保育志工確認眼前的海龜還沒被列入觀察的對象後,就會打上標記,方便日後追蹤。
母龜選擇在透水性較好的沙地上挖洞產卵,掩埋後,就游回大海,大約二到四年後才會再回到原來的棲息地繁殖。
獨自留在沙地的卵,得借助陽光的溫度進行孵化,大約需要七到十周的時間。
夜間的工作結束後,早上接班的志工就負責替母龜在海灘上挖出的產房做強化工程,避免遭到其他動物或人類的破壞,毀了龜媽媽的心血。
在保育團體三十多年的努力下,2016 上半年到這片海灘繁殖的海龜超過 1500 隻,2015 年同期才 570 隻。
但不巧,海龜繁殖期正好是當地的觀光旺季。海灘上成排的躺椅到了晚上,卻變成母龜築巢的一大阻礙。
保育團體也提出建議,包括管控遊客人數,並且在夜晚關閉海灘,同時封閉部分濱海路段,減少人工照明和噪音。
不過這項護龜行動卻被居民批評說是擾民。
海龜是近年海洋生物保育的重點,分布很廣卻種類不多,共七種,包括綠蠵龜、赤蠵龜、玳瑁等,台灣附近海域就有五種。
赤蠵龜目前被列入瀕危物種,生存上的最大威脅就是人類的漁業活動。牠們會意外的和其他魚類一起被捕,估計每年有數十萬隻海龜因此死亡。
此外,海龜棲息地也因為海岸土地開發、海砂的開採和環境汙染,遭到嚴重破壞。
- 喜歡1
- 難過1
- 懂了0
- 感動2
- 感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