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珊瑚價格貴過黃金幾十倍,而且連年上漲,高檔的每「克」就要三五萬,圖片這一株就不知道要多少萬幾跳。擺出一株紅珊瑚藝品,或是戴上紅珊瑚飾品,似乎彰顯出擁有者的品味與經濟能力。

於是,人類貪念的無度,讓盜採事件頻傳, 紅珊瑚族群一再受重創。

貴氣上千年

紅珊瑚被藏傳佛教視為佛教七寶之首,基督教則視為耶穌寶血,古希臘文化中,紅珊瑚象徵永生不滅。自古以來, 中西方不約而同都認為紅珊瑚有驅邪保平安的功能,能藥用,更是尊貴的象徵。

 

如果本草綱目中提到的「變紅者」為上,指的是紅珊瑚,那麼可能有點誤會。因為紅珊瑚本身就是紅色的,所以豔麗色彩不會因為被撈離海水而退色。珍奇少有,只有少數人有辦法取得,也因此成為某種品味的象徵。

貴勝黃金 盜採事件頻傳

紅珊瑚等寶石珊瑚最早的商業開採,源自地中海地區,十九世紀日本周遭外海打撈到紅珊瑚,開啓西太平洋的寶石珊瑚漁業。

至於台灣,則是 1923 年,在基隆嶼外海捕撈到後才開始蓬勃發展。現在相較於早年的家庭小規模開採,後續流向不明,漁業署介入管理,目前有 60 艘裝著衛星定位器的漁船,在漁業署管理下得以合法捕撈紅珊瑚,但一年限量 200 公斤,且僅限在五個區域捕撈。若真能有效管理,則能將捕撈行為控制在一定範圍,給紅珊瑚一定的生存空間。

只是紅珊瑚的價值,引來不肖業者垂涎覬覦,非法越域盜採一再上演。

紅珊瑚長在哪裡?

紅珊瑚喜歡生長在深海的「海山」(seamount)上,這裡的海流湍急,一般生物不容易生存,它卻是海流越急長得越好!全世界目前已知的紅珊瑚產地,包括地中海、日本與台灣。

(照片來源:NOAA,Photograph taken by Victoria O'Connell (Alask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Game) from the DeltaSubmersible at 146 m off of Whale Bay, Baranof Island, southeast Alaska. Image courtesy of Davidson Seamount Exploration 2002, NOAA/OER.)

為什麼要保護紅珊瑚?

因為人類的大量捕撈,野外已少有超過 20 公分高,底部直徑超過 2 公分的紅珊瑚了。紅珊瑚長得很慢很慢,一年的基底直徑頂多能增加 0.5 公釐,是 0.5 mm喔!中軸骨(或許可以理解成身高)一年也不到 7mm!他們又很敏感,容易受到環境波動和捕撈壓力影響生長,一旦開採速度大於生長速度,就很可能瀕臨滅絕危機。

另外,紅珊瑚的生存,代表「棲地多樣性」的保存。紅珊瑚在海流湍急的海山上,建立起「三度空間立體森林式」的棲地,但是被人類用底拖網採集方式一網打盡,立體森林就變成草原式沙漠化的棲地,對生活在這生態系的生物來說,棲身之所就消失了。

台灣學者努力 解紅珊瑚身世之謎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與台大博士塗子萱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紅珊瑚科」可分為 3 個屬:「紅珊瑚屬」(Corallium)、「半紅珊瑚屬」(Hemicorallium)及「側紅珊瑚屬」(Pleurocorallium ),研究發現登上《分子系統發育學與演化學》國際期刊。

他們主要是透過基因檢驗,檢驗包括台灣海域採集的紅珊瑚標本,與世界各大博物館蒐集而來的 110 件紅珊瑚樣本。重新界定紅珊瑚科 3 個屬各物種界限,並大幅修正了舊有分類。

「紅珊瑚屬」(Corallium) 7種、、「半紅珊瑚屬」(Hemicorallium) 16 種、 及「側紅珊瑚屬」(Pleurocorallium ) 14 種,並提供詳細的物種型態、生物屬性等學術描述。

對紅珊瑚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之後,往後的研究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各物種之間的異同,生態條件、生長速度,也才能訂定更明確的保護與管理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