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上人勉勵弟子,不要執著於人與人之間的無明煩惱,不愉快的境界不要常常放在心中,還要善解它。當然這不容易,要下功夫去學、去修,不論是「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四物湯」(合心、和氣、互愛、協力),都是過去教導大家要學習的功夫,若能用功學好,於己有益,未來也會有善因緣。「師父不曾教你們只是念佛而已,念佛就要將佛念入自己的心,學佛要『學心佛』,人人本具佛性,要呼喚出我們自己真誠的佛性,發揮慈悲喜捨。」

「我們用心盡力在做事,也有人批評我們這裏不對、那樣不好。我們可以虛心接受批評、自我檢討,但同時也要顧守好自己的修養,切莫只想要批評別人。面對境界要甘願、堪忍,而且要感恩有這麼多人合力來做事;若是負擔沉重,做事的過程不順利,我們還是堪忍,而且要提起智慧,找出問題所在,進而克服障礙,事後也要感恩有此歷練,讓我們增長福與慧。」

「待人寬一寸,才有辦法進一步。要用真誠的心學習佛法,用智慧克服種種困難。就像我們扛著長竹竿要進門,門就是這樣的長與寬,如果我們硬要把竹竿豎起來或打橫扛進門,是扛不過去的,會把門撞壞,竹竿也折斷;轉個方向與門垂直,讓竹竿穿進門,空間還很大,門和竹竿都可以安然無恙。」

上人說,大家都知道要合和互協才能圓滿一切,而人與人之間要合和互協,就要懂得何時要退一步、進一步,前腳走、後腳放。「我們發心立願,確認了方向就要邁開腳步,但是前後腳要踏得好、踩得穩,才能放心向前走。在慈濟最大的優點就是我們有伴、有群,不容易走散,而且能夠相互扶持,同心協力度過難關。」

摘自:慈濟月刊衲履足跡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