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人間付出、做事,功德分分己獲,怎麼做都是自己的;付出助人,同時為自己增長功德,所以要做得法喜充滿。假如永遠都有這分法喜心,道心就會很穩固。『發心如初,成佛有餘』,發心以後要長久維持,無論如何都不起煩惱,這確實很不簡單,因為難免時間久了,會隨著人我是非起心動念,這就是修行要下功夫的地方。」

證嚴上人期許,要培養長久永恆的真實法喜,「盤點我們從小到大與人群的互動,累積的是歡喜或是煩惱?或許有的人覺得生活過得很享受、很快樂,但是仔細想想,人生總是為了名利、享樂而爭取,有所求就有得失,求不得、不滿足,就是苦;再者,人生自然法則無法逃避,老病衰弱是最無奈的苦。不過,回過頭來想想自己,幸好有這麼多好弟子,常常聽到十方菩薩回歸靜思道場來分享,他們在某一個國家面對著人間苦難,如何撥開困難去付出;對方接受到慈濟的幫助,是如何歡喜與感恩。聽著、看著,我稱讚慈濟人的生命很有價值,也會對自己說,我的生命也很有價值!」

「我的生命價值在於弟子們聽師父的話,師父怎麼說,弟子就怎麼做。我很感恩,我說的話有人聽,而且弟子的道心堅定,所做的一切讓眾生得福,故而覺得不悔此生。人生無常,就如閩南語俗話說:『千算萬算,毋值天一劃。』很多事情人力難為,但是我們要重視因緣果報,不要種下不好的因,牽來不好的緣。」

「山上有千年樹,世俗少有百歲人,人生比一棵樹的壽命短暫多了。要如何讓我們的生命永恆在人間?就要在活著的時候,發揮生命的價值。」

「我們的身體是父精母血所成,真正的盡孝就是用這副身體去為人間做好事,以報父母恩。我們的意識是借這個身體在人間發揮作用,行善或作惡都是出於意識,又再隨著起心動念在八識田裏種下業的種子。要明辨善惡,好好地培養善的種子,不斷去付出、又再收入善的種子。就像種稻,藉著大地、空氣、雨水、陽光的好因緣,讓一顆顆稻種變成一串串稻穗,收穫無量善種子。」

摘自:慈濟月刊660期 衲履足跡202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