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人付出無所求,也不是為了「名」而來;慈濟事,人人都可做,肯承擔的人就會積極投入。

證嚴上人提及高雄劉芳榮師兄,自營農產公司,早期欠缺運載回收物的環保車,他購置三輛中古貨車,供高雄鳳山區、苓雅區、楠梓區三地載資源回收物,還在假日時出動自家工廠的貨車協助運載回收物,他自己和同修師姊也積極投入回收分類。

二十年前,劉師兄的公司要從大寮區搬遷到大發工業區,他把原來的工廠裝潢為共修處,直到大寮區的新道場建設完成,共修處使用將近十三年,期間在大寮地區培育了五百多位慈誠、委員。

劉師兄分享這三十多年來做慈濟的心得,「他所表達的不是自己付出了多少,一開口仍然是『感恩』,感恩這幾十年來做慈濟做得很歡喜!這就是他所得到的,這才是生命的真價值。」上人說,劉師兄從發心那一刻開始,就恆持此心,成就了許多志工,也成就了自己的菩薩道業。而這些都沒有事先規畫,是自然而然,憑著一念信心,師父怎麼說,大家就怎麼做,才有今天的志業成果。

慈濟志工各有專長,可謂臥虎藏龍,大家出於一分愛慈濟的心,運用專長為慈濟付出,再如何辛苦、忙碌,心境都是歡喜自在,毫無罣礙。上人指出,付出無所求的這分菩薩心,就是慈濟的價值。

「在日常生活中要藉事練心,有心承擔志業,就不能讓自己遇到境界就嚇得抽身退步,反而要挺身而出,讓人看見我們的承擔而安心、放心。」

「慈濟有正氣,這分正氣就是我們的精神理念,方向正而不偏,就是慈濟最主要的架構。組織架構與規章擬得再好,若是人做不到也沒有用;我們可以平凡但是不犯錯,平凡不要緊,最重要的是不犯錯。」

上人說,慈濟人守慈濟十戒,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繁複的規範,但是人人長久以來的培養與互動,具足精神理念與團隊默契,面對境界時自然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曾經有某一區的道場,有人建議可以增建到法規之外的範圍。當區的慈濟人說:『不可以,即使別人都這麼做,但我們不行,這是我們的家教。』他們所說的家教就是慈濟大家庭的規矩,誠正信實,力行八正道,顯示慈濟人的正氣,不會隨著外境而偏移。」

摘自→慈濟月刊 衲履足跡20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