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里二十年
花蓮玉里說是個小鎮,卻是全台灣面積最大的鎮,兩萬四千人口中,五分之一是老人,它恰恰在花東縱谷的中間點,北到花蓮、南去台東都有一百公里左右,「前不巴村 後不著店」。
大愛台花蓮地方中心同仁經常在這段路上奔波採訪。在玉里,詹舒揚、楊婕庭認識開眼鏡行的吳國源,他兩三歲時就發現心律不整,經常送急診,「2012 年某天,他話講著講著,突然眼前一黑,昏過去,不省人事,送到玉里慈院急診,那時候是岩碧阿姨,也就是現在的陳院長在當班,看到他整個臉都是黑的,已經沒有呼吸心跳了,趕快做心肺復甦術。」
詹舒揚描述當時情景,陳岩碧醫師急救了三十分鐘,人還沒救回來,原本想跟家屬說要有心理準備了,但她心裡覺得不妥,急救的手,沒停,又努力了十分鐘,一共電擊十四次,終於有呼吸了!
「當然,國源大哥非常感恩玉里慈濟醫院,他之後身體雖然有些狀況,因為年紀大了,也時常進醫院,可是他說,醫院幫他維修得很好。」詹舒揚分享這段小故事其實是想告訴大家,小地方、小醫院、有這樣一小群人,盡心盡力在保護小鎮居民的生命。
玉里慈院是慈濟醫療志業踏出花蓮的第一間分院,1999年,在原本曹葦醫師開的鴻德醫院立基啟業,二十年來堅守台九線。
有了醫院規模,人力設備逐漸充實,2001 年玉里慈院首度與人醫會合作,在卓溪鄉辦義診,也開始深入花蓮南區的鄉鎮部落做居家關懷。
2003 年新院區開幕,也展開 24 小時急診服務。同時,趕在當地農民下田前,清晨六點,開辦全台灣唯一的晨間門診。甚至,病人不必後送,在院內就能做開腦手術了。
2005 年成立花蓮南區首座老人日托據點─溝仔頂福氣站,第二年又加開三民銀髮福氣站。
為什麼有人甘願長年留在玉里,所謂為何?
從最早在鴻德醫院看診的楊行樑醫師、舉家遷來玉里的林志晏副院長,還有成立花蓮南區唯一神經外科團隊,搶救非常多生命,還有前院長張玉麟,以及好幾位護理人員,例如葉珈妤,楊婕庭說,她之所以自願留在玉里慈院,「因為不像大醫院,只做一件事,她必須門診、手術室都要訓練,但她不覺得辛苦,因為獲得很多。」
最近,婕庭還跟著往診,「往診,一開始是張鳳岡醫師,一路下來,有大家熟知的李森佳跟他弟弟李晉三醫師。李森佳醫師 2017 年逝世,現在往診沒停,弟弟李晉三在承接。」
李晉三醫師去瑞穗看一位九十幾歲獨居的阿嬤,從頭到尾,阿嬤都握著李醫師的手,覺得醫師來看她,就像自己的兒子!「李晉三醫師自己身體偶爾也會有些小狀況,但他還是覺得要承接這份使命。」
婕庭也到福氣站跟老人家一起分享日常歡喜事,「我們在那邊剛好拍到他們上畫畫課,除了醫護人員會來帶動,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志工,像林錦全師伯罹患咽喉癌,持續做治療,他覺得他這條命是慈濟幫他治好的,所以就發心,每星期兩次從花蓮開車到玉里,去帶這些老人家。」
阿嬤都說從小沒上過畫畫課,林錦全就從畫中分享自己的故事,也教他們簡單畫,「很多阿公阿嬤開始會逃課,他覺得我不會畫,你幹嘛一直叫我畫?可是後來志工去他家把他帶出來,現在每個阿公阿嬤畫起來都非常有自信。」
德勱師父恭喜明天 3 月 15 日玉里慈院 20 歲,關山慈院 19 周年!「不管往診或急診,被救的人覺得有依靠。時時、處處、人人都要感恩。」
玉里二十年,要深深感恩的還有─發心發願在玉里堅持到人生最後一刻的蔡宗賢醫師、李森佳醫師、蔡瑞峯醫師,「每個人都是照亮這個地區的一盞燈,真的很了不起。」護理部主任郭雅萍說。
更多感恩請看→【證嚴法師菩提心要】守護—玉里慈院20年
20190314
撰文:福意
記錄:曾美雪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
- 喜歡5
- 難過0
- 懂了3
- 感動215
- 感恩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