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學校放寒假,卻是花蓮慈院解剖病理科主任許永祥最忙的時候,「寒假前,醫學系三年級上完大體課程,我會研究 12 位大體老師的器官,把這 12 個病歷當成 12 本佛經在念,念下來頗有心得。」

大體老師捐贈大體,就是一樁大功德,虔誠研究認真閱讀,努力看完大體老師每一處「以身示病相」,許永祥很用心的在志工早會上分享:

這次寒假,他「讀」到一位 49 歲大體老師,男性,本來是淋巴瘤,第一次治療完,三年後復發,復發後又治療,後來又做骨髓移植,也成功了,在慶幸之餘,醫生發現他有B型肝炎帶原,就照健保規定,投藥治療,但治療了三年,許永祥看到病歷上寫,不明原因停掉了,「不曉得什麼原因?追了一下,好像健保說,如果抗原陰性的話,藥只能用 3 年,三年以後繼續要用就要自費,一天 200 元。」因為沒有聯絡到家屬,所以許永祥無從得知停藥的真正理由。

但是停藥後,病人有一天突然出現黃疸指數,肝功能不好,臨床醫師發現,可能B型肝炎再發,那時候很危急,再投藥,兩週內還是往生了。「解剖的時候真的發現,所有肝細胞都被殲滅掉,是典型的猛爆型肝炎。」

看到體內的真相,講起這段故事,讓許醫師心裡很難過,「事實上這種情形,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追蹤病人病毒的DNA量,即使小於 20,病毒還是存在,一定要做到根除,幾乎測不到才算完成。」

遺憾都是這麼發生的,也都是在發生後才學到教訓,但如果不是有像許永祥這樣細心和勤懇的研究者,只怕可惜了大體老師的身與心,「這個案例讓我學到,我要教導學生,以後他們在照顧B型肝炎患者,或癌症重症病患,即使做了骨髓移植,還是要特別小心特別留意,要提早發現病毒已經在復發,給予適當的治療,避免這樣的遺憾。」

德淵師父看到了許醫師「因心中有法,行中就有法。」

有人說,病理醫師可比擬為醫科「最後審判的大法官」,雖然他們少了病人及家屬的掌聲,但在顯微鏡下、書本上及請益中,屢屢學會對生命的讚歎、尊重與敬畏,是幕後真英雄!

20190222
撰文:邱蘭嵐
記錄:魏玉縣
美術:鄭洊宏
攝影:曹建華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


請加入 LINE@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
 https://goo.gl/pXio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