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從馬來西亞第一次回台灣參加全球慈青日海外幹部精進研習營的葉宇昉,一上台就哭個不停,內心懺悔澎湃,「我成為慈青四年了,我沒有做一個慈青應該做的事,真正做到只有去年半年而已,真的有點慚愧。」
回想自己一念初發心,是在唸大學時,想做點有意義的事,為社會付出,「說得非常厲害,可是做的時候往往就退縮了,一直都不想承擔。」
跟許多人一樣吧,有一時的熱情和衝動,卻欠缺持久的行動,所以葉宇昉空有慈青之名,極少參加活動,慢慢有了怠惰心。
「在我生命最低落的時候,讓我找回了初發心。」2018 年,雪隆慈青與 19 所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歷時四個月籌備,將緬甸羅興亞難民的真實故事,結合音樂、手語和舞蹈搬上舞台,葉宇昉就是其中之一。她被感動了,法喜充滿,再度牽起與慈濟的因緣!
這次,機緣到了,她變得很積極,甚至承擔起組長任務,「那時候非常辛苦,可是卻非常快樂和幸福,只是我一直都不知道為什麼?直到我回來這裡,我明白了。」
這個就叫「分享」,「因為回來這裡與人分享,無論是好事、善事、傷心的事,一個笑容還是一道教誨,都是值得分享的,這個很重要。
我發現之所以能跨過那道難關,是因為師姑師伯分享了他們的溫情他們的故事。之所以能在舞台劇收穫滿滿,是因為夥伴分享了他們的關懷他們的歡樂。還記得有一次我遇到困難時,一個夥伴跟我說:『妳別哭啊,我非常心疼妳這樣子。』」
講到這裡,葉宇昉不知哪來那麼多的眼淚,洶湧而出。她回想最辛苦的十月份,要籌備全球慈青日營隊時,越是辛苦她越是快樂,「因為我付出了,我終於承擔了!」
原來承擔並不沉重,原來付出並不困難!
「這次回台,我所聽到看到學到的,都是師姑師伯、學長姊們分享的,就如我在課堂上聽過,幸福的『幸』和辛苦的『辛』,就差那麼一小點。如果我能把我幸福的一小點,分給辛苦的人,就可以為他辛苦的一生帶來那麼一點幸福,這就是我應該做的。」
在這次志工營隊中,宇昉真的收穫超過預期太多太多,「變化球一個又一個,有時候接到自己真的不知要怎麼好。」比如當醫院志工時,她要辦茶會,就發現自己經驗不足,很多事做不好,「雖然表現不很理想,可是那天負責的師姑告訴我,只要圓了大局,大家都很歡喜,小的錯誤再也不是重點了。
她就像親人一樣,抱住我說:『妳好棒!』原來這就是慈濟大家庭的感覺。她告訴我,我們就是慈濟的延續,為了傳承,這是我們年輕人的職責。」
一路分享一路哭到最後,葉宇昉忠實面對自己、也坦承今昔的改變,「我荒廢了不少時光,從現在開始,能做的要變成該做的,該做的變成一定要做的,願意承擔,也尋找承擔的機會。」
馬來西亞慈青葉宇昉分享得太棒了,讓人胸口暖暖眼睛濕熱,給她、也給年輕人大大的掌聲與擁抱!
20190101
撰文:張麗雲
記錄:陳香如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
請加入 LINE@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
→ https://goo.gl/pXioDF
- 喜歡11
- 難過0
- 懂了4
- 感動208
- 感恩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