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蓮慈院做志工 25 年,林蘇足遇到許多感人事,其中有位四十多歲的慢性病人,那時還沒有心蓮病房這個名稱,慢性病房是 29 東和 29 西。

一個志工來找蘇足媽說,有個男病人一直哭,他們不知如何膚慰,請林蘇足幫忙。

病人的媽媽每天來,對兒子直掉淚,「她說很對不起這個大兒子,從小就營養不夠。爸爸不顧家,她必須到田裡工作,晚上還要去工廠加班。家裡四個孩子,這個最孝順,都陪在旁邊,她十二點睡,他也十二點睡,媽媽四點起床,他也四點起來,所以睡眠不夠得了肝病和肺病。」

蘇足媽去看他時,病人連頭都沒辦法抬,林蘇足就蹲著看他,長得很端正,蘇足也紅了眼眶:「你錯了,如果早期治療就好了,第一期跟第三期是不一樣的。」其實病人當時已第四期,癌末了,他說,如果早來治療就沒法工作,所以拖到孩子大學畢業了才來醫治。

「人賺錢是有數的,你賺多少,老天爺早就準備好。提早賺就提早走,這是一定的,你太勞累了。」蘇足要轉移他對病痛的注意力,「你寫下來,讓他們看得懂,你從小到現在怎麼經營事業,要告訴孩子。」其實意思是要叫他寫遺囑,但沒直說。

林蘇足還注意到,只有媽媽來看他,太太小孩都沒來。原來病人太拚了,長年埋頭工作,看到孩子都不假辭色,很難親近,偏偏賺來的錢又常要貼補兄弟,讓子女無法理解也不諒解。病人的說法是,媽媽守寡,三個兄弟都沒讀什麼書,他運氣比較好,做什麼賺什麼,所以必須幫兄弟。

這麼孝順又有情有義的人哪裡找?

林蘇足抓到機會,跟病人的太太講自己的遭遇,當時她正為先生有小三而痛苦煩惱,「我先生如果五十分,你先生五百分!」這位太太問蘇足「妳怎麼不跑?」「怎麼跑,三個孩子怎麼辦?誰來養?人生最大的懲罰是後悔,妳不要等先生走了,什麼事都沒做。」

蘇足媽鼓勵這個太太,幫先生擦擦身體換件衣服吧,「看護做的跟妳做不一樣,看護一天兩千,感受到的是錢,如果妳做,他會很感動,會有活下去的動力。」其實醫師私底下講,病人撐不過十天了。

林蘇足也要太太跟孩子們說:「爸爸肝跟肺都不好,醫生已經講了他是末期,要珍惜時間,家人共同陪伴,沒說出來的話要跟爸爸講,『我們真的很愛你,你要好好保養身體。』」

最後,病人完成蘇足媽交代給他的功課,雖然字不很整齊,可是寫下一段不為家人所知父親的另一面,子女跪了下來:「對不起,誤會您了,今天有房子可住,有車可開,是您的辛苦,我們會學您的精神好好教育孫子,這本變成我們的傳家書。」

病人笑了,心願也達成了。

「我很感恩,早期在心蓮病房看到人生無常,也治療我自己的傷痛。沒了就沒了,當做沒有,不要再想,可以去除悲傷,還可以勇敢去輔導個案。這是做志工一定賺到的本錢,所以做醫院志工很快樂。」

20181123
撰文:福意
志工:吳碧華
美術:林秋玫
攝影:梁榮為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


請加入 LINE@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
 https://goo.gl/pXio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