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年 1 月 1 日,慈濟基金會接手中華救總,進駐泰北關懷難民。第一項工作就是「泰北三年扶困計畫」,將最為貧困的回賀、滿嘎拉、昌龍、密撒拉四個村,茅草屋改建成水泥磚房,接電、給水、開路,讓 153 戶村民得以安居。

那年,艾順琴還沒出生。

House圖說:年輕時的回賀村長艾新伯(右)

2017 年夏天,艾順琴成為慈濟大學東語系中文組的大一新生!

House

艾順琴國語很流利,在志工早會上分享她和爸爸、一家人和整個回賀村人的感恩:「慈濟人去泰國蓋了四個村,包括我的村子,那時候都是茅草屋,下雨漏雨,風吹裡面很寒冷,慈濟除了給我們很溫暖的家,還教我們如何生活。」

當時回賀村長是艾新伯─艾順琴的爸爸,也看著慈濟人一路上不曾離開過,「教我們怎麼種茶,收成之後,因為我們家在偏鄉,到城市有一段路,都是泥土,只能用走的,拿產品到其他鄉村去賣。」

於是慈濟志工開路,2005 年甚至蓋清邁慈濟學校,讓回賀村民通往城市,也讓他們的下一代通往世界。

「雖然這些事我從小沒經歷過,但爸爸一直分享給我們,每次分享完他都加一句,他想到台灣花蓮靜思精舍,跟師公上人說聲感恩。這次很幸運,能有這個機會!」

House
House

今年(2018) 10 月 16 日,前回賀村長艾新伯,帶著兒子艾順康,也就是現任的回賀村長,飛行 2400 公里來到台灣,如願見到證嚴上人,也看到女兒艾順琴在台灣的生活,「要進去說感恩之前,爸爸跟我說他很緊張,他怕在講這些故事當中流淚,他不想讓師公上人看到,我說,爸爸你不用緊張,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我在你旁邊陪你。」

艾新伯終於能當面向他心目中的恩人說感恩,說以前生活如何?受到慈濟幫助後又如何!

看到在慈大的女兒,他放心了,「覺得從這裡出去是很好的人才,他要我好好把握時間,我們之前都是手心向上,現在生活改善了,也要成為一個手心向下的人,要懂得感恩!」

德勘師父聽了很感動,稱讚順琴有個好爸爸,是人品典範,「人生,會遇到好多人事物,要永遠記得爸爸給妳的教導,對所有的人知恩感恩,做一個手心向下幫助人的菩薩。」

註:

1. 艾新伯的兒子艾順康曾就讀泰國商會大學,是泰國第一顆慈青種子,2011 年泰國大水,開始加入慈濟志工行列。
2. 2018 年夏天,慈濟清邁學校第一屆高中畢業生柯育天、劉志達、丁思穎、劉俊澤從慈大畢業,當初因為有公費而能來台灣求學,他們四人也分別返國投入醫院服務,與回母校慈濟清邁學校教書。
3. 回賀村當年有 110 戶七百多人,如今老兵凋零只剩四人,後裔也只餘 78 戶。

20181026
撰文:邱蘭嵐
記錄:吳碧華
美術:林仁傑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


請加入 LINE@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
 https://goo.gl/pXio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