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幫病人做正確的診斷,正確的治療,給病人帶來健康,是醫生最大的成就跟滿足。可是有時候正確的診斷也會帶來煩惱。」

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傅進華的分享,一開始真的讓人聽得霧煞煞。

一個六十多歲的病人中風,當時傅醫師為他診治,病人也很積極的接受治療、復健,後來一度由其他醫生接手照顧,當傅進華再接回這個病人時,是他太太單獨來拿藥,傅進華覺得很奇怪,問先生怎麼沒一起來?

太太本來覺得這是家醜,不好意思跟醫師說,「我先生兩三年前開始,個性自卑又自閉,不想出門,而且脾氣變得很暴躁,常會罵人,看到我也罵、看到兒子也罵,連可愛的孫子孫女他也罵,變成家裡的不定時炸彈。」因為病人沒來醫院,所以醫師無法「診斷」病人是怎麼了,也不知道該怎麼幫忙。

後來傅進華決定到病人家裡去看看,到底怎麼回事?他太太預先跟傅醫師說:「那你當心,到我家去,如果發現我先生在看摔角頻道,就離他遠一點,因為他可能會打人罵人。」

果然,傅醫師去的時候,病人在看摔角,眼神之凶惡,讓人不敢靠近。

後來又去了幾次,慢慢跟他溝通後,瞭解病人的狀況,幫他調整用藥。再去看他時,居然發現他在看別的節目,太太說:「他最近心情比較好,所以會看國家地理頻道。」

過完農曆年,傅進華又去了一次,太太抓著傅進華,非常感動的說:「傅醫師,你知道嗎?今年是我們全家這三年來第一次吃團圓飯耶!」吃團圓飯不是大家過年都會做的事嗎,可是這戶人家竟然如此不可求。「所以我幫助這個病人,也順便幫助這個家庭,這就是當醫生最大的成就。」

傅進華分享第二個個案,也是位男性,五十多歲。一開始是右手慢慢沒力、肌肉萎縮,初步診斷發現,頸椎有嚴重的骨刺,壓迫到神經,於是傅醫師建議,轉到神經外科去開刀。

兩三個月後,病人又回來找傅醫師,因為開完刀,右手還是沒什麼進步,左手也愈來愈沒力,甚至連上下樓梯都有點吃力。是刀開得不好?還是有其他問題?

經過詳細檢查,確定手術開得很成功,病人應該是漸凍人的症狀,「這就是我的煩惱開始,我怎麼去告訴他,他得了這個病?因為漸凍人是沒有藥可以治的,只能延緩。他一定會愈來愈衰弱,愈來愈沒力量。」

這個血淋淋的事實,醫師可以很淡定的說出醫學名詞,但是對病人來說,是一大打擊,該如何誠懇而智慧的引導病患與家屬受創的身心,相當確實不容易。

「因為我的一句話,可能就會改變他後面的人生。」

德淨師父鼓勵傅醫師,何妨換一種思考和方式:「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不是當事人,沒有辦法給太多建議,但我覺得,不斷的陪伴跟鼓勵,適時給他提醒,也是個不錯的方法。在醫療領域,雖然沒有辦法,但是對於人性那念心的增強,給他正向的能量,這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

20180329
撰文:邱蘭嵐
記錄:吳碧華
美術:林秋玫
攝影:陳明清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