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當仁不讓
地震這一晚,慈大學生看見前來關心的老師們,第一句話就是:「老師,我好怕!」
劉怡均副校長在志工早會分享師生的關懷以及付出。
「地震發生的時候,學生們紛紛跑出宿舍,特別是一些沒有地震經驗的外國學生,因為在馬來西亞、泰國,很少發生地震,所以他們從沒遇過大地震,非常的恐慌。
雖然慈濟大學的宿舍很安全,但是他們住在非常高的樓層,所以全部都跑下來了。住在同心圓宿舍的教授們,即使自己的家裡也是倒的一塌糊塗,第一時間還是衝到學生宿舍,陪伴安撫大家的情緒。
很快地慈濟人協助我們的國際生,還有留下來實習的本地生,搬進全球志工寮房。因為那邊比較低,比較安全,學生在那邊會感覺比較安心。」
「外國學生,因為跑出來的時候都沒有帶到手機,也沒有辦法跟家裡面報平安,所以一時間很多的家長,電話就湧入了,於是,學校第一個時間在官網首頁,發布全體學生平安的消息。」
強震發生後,王本榮校長,立刻帶著一級主管巡視校區,發現實驗室氣體外洩,第一時間緊急處理完畢;安奉大體老師骨灰的大捨堂,也一切平安。
王校長在給慈大師生的慰問信中,希望師生在平安的情況下,從『利他服務』角度出發,發揮專業付出愛心。
愛的漣漪一波波,劉怡均副校長、許木柱副校長、 林曉君主任、林聖傑主秘,號召留在學校的師生,到中華國小關懷受災鄉親。
餘震不斷,慈大的孩子也會害怕也會擔心,但他們知道,這時候有人比他們更辛苦更害怕,所以孩子們選擇走出去陪伴他們。
同時成立臉書社團『0206 慈大平安站』,讓師生報平安及發布訊息;慈濟總協調中心徵求志工的通告,一小時內將近 50 位師生主動報到,赴花蓮火車站協助搬運物資。
年輕生力軍走了出來,當中有來自南非、泰國和尼泊爾的外國學生,排在人龍裡。「泰國馬希竇大學有一個很優秀的博士生,他跟我說:『教授,我平常都在實驗室裡面做實驗,讀書,沒有做志工,這次我能夠幫助那些受到驚嚇的人,我真的覺得很充實。』」
劉副校長也分享,開設收容中心課輔站的源起:「我們跟隨常住師父,到中華國小關懷災民,遇到一位十二歲的小男生,我問他:『你一個人嗎?』他說:『是啊。』我說:『媽媽呢?』他說:『媽媽去上班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我說:『那你要不要到慈濟寮房來洗個熱水澡啊?我帶你過去?』他說:『不要,我要在這邊,因為我的同學在這邊,我是中華國小的學生,我的老師和校長也都在這邊,所以我想要待在這邊。』
我聽了就覺得心裡頭很心酸,我想這麼小的小朋友,媽媽在災難發生之後還要上班,沒有辦法陪伴,所以覺得很捨不得。於是我們回來大家商量一下,慈濟大學的師培中心何縕琪教授馬上就組織了師培生,在中華國小成立了『課輔陪伴閱讀中心』,慈濟大學認領中華國小,科大認領小巨蛋,這些師培生陪著他們畫畫,讀書給他們聽,一起做活動。相信這是最好的實習的一個經驗,這些師培生經歷過這次的經驗之後,他們應該就立定了自己成為人師的大願。」
(上圖左下:家住台東的潘奎安同學,從小接受教會大哥哥大姊姊的幫忙,深深知道大學生對小朋友的影響,他說,這次的天災就在身邊,我沒辦法給金錢的幫助,但是可以透過自己的時間和專業,去幫助那些孩童。)
今天下午,慈濟大學課器組組長同時也是籃球隊教練徐志杰,在臉書號召籃球隊學生們,加入賑災物資搬運,獲得慈大籃球隊、校友、以及海星中學籃球隊的響應,今天包括慈大,慈大附中,海星中學和慈濟科技大學70多位師生,一起到火車站協助搬運。
因為籃球隊員平時都有體訓,這趟物資搬起來格外輕鬆,十幾分鐘就結束,徐志杰教練也向海星中學籃球隊教練喊話:「感謝大家協助,今天就不要再做重力訓練了。」
當困難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我們就要走進去,這群學子在師長的帶領下,接續投入關懷行動。
20180209
撰文:慈泠
記錄:曾美雪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
- 喜歡7
- 難過1
- 懂了3
- 感動257
- 感恩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