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而海誓山盟、終生不渝,但是真實世界真能如此嗎?怎樣的愛,才能堅持到老、甚至到最後一口呼吸?

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因為大愛台台慶20年,想起孔老夫子說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這是每個人生命的過程,因為年歲閱歷與日增長,因而有不同的體悟和方向,簡院長靈機一轉:「其實在醫療裡,我也把 30、40、50 稍微改一下,30 而痛風,40 而高血壓,50 而糖尿病,60 而耳背,這個不是特例,因為對自己身體不重視以及不注意,過度的消費,這個非常常見,和飲食攸關密切。」

聽起來滿有道理!「那麼 70 呢?70 而心律不整、不踰矩,都是外勞推著,要去哪裡不是他們決定的,所以絕對不會超越那個範圍─不踰矩!」

真的,年紀越大越可能血管硬化、堵塞,一旦罹患心血管疾病,接踵而來的就是行動不便了。

但現在人長壽,所以簡院長還有下文:「還有 80,80 而協力隊長,不踰矩以外還不知老,根本不把老當成是包袱,年年發揮他更大的智慧和功能。」

簡院長講的 80 歲老當益壯,還承擔社區志工協力隊長的是什麼人?包括台北內湖的陳三舟,今年 80,還有 84 歲住板橋的王陳秀登。

  

確實,一般人仗勢著年輕,有的是本錢,絕大多數不會把養生、修身當回事,也許就這麼懵懂一生,但若得遇良機、得覓良師,為大愛堅持,就此可能走上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境界。

「大愛 20,為愛堅持,其實內心有滿多感受的。」接下來,簡守信要講的也是一份堅持的愛:

921 大地震,台中大里金巴黎大樓倒塌,當時才唸國小五年級的劉家汶,爸爸媽媽還有姊弟都喪生了,她也因此截肢。後來她跟二姊被叔叔收養,開始寄情繪畫走出陰霾。

「其實是大愛台持續我們志工的關懷,鼓勵她將那份興趣化為燃燒生命的熱情。」這是醫療照顧先行、社區與教育關懷相伴,接著有人文志業接力,堅持了 18 年的愛。

「還有這個往診的個案,三十幾歲頸椎受傷,躺在床上十幾年都沒坐起來,復健過程光是坐起來,複雜度非常高,雖然很辛苦,不過慢慢也走出來了,已經從原來的非常不修邊幅變成容光煥發。」

  

他,就是江永旭,一兩個月前簡院長在錄影時曾來探班,熟練的操作著電動輪椅,還戴了副眼鏡,「我們都沒發現他視力有什麼不好,是大愛台同仁發現的,醫院二樓的眼鏡行打五折,另外五折是大愛台同仁付的錢。」

簡院長還說,江永旭如果病情有什麼變化,也是這位大愛台同仁會跟他講,「所以那種為愛堅持,而且是堅持大愛,讓人感動。」

證嚴法師對簡院長的 80 之說,覺得有趣又急智,卻做了點修正:「80 做慈誠協力隊長,應該要說─慈誠協力、長智慧才對,不要人人都做隊長,事情就沒人做了,讓他們 80 開始還要更長智慧。這一群老而有智慧,老當益壯,做得更歡喜。」

註1. 921 大地震後,劉家汶在當地慈濟援建的學校讀書,慈濟志工伴她一路成長,大學時還曾穿義肢跳舞走秀。年近 30,她現在在草屯做水煎包,2017 年舉辦個人義展,部分所得捐給地方社福團體。大愛台長情劇展《微笑星光》就是她的故事。

2. 陳三舟 2002 年退休,和太太相偕遊山玩水,極盡享樂,2006 年受證後立即承擔醫院志工幹事與領隊,經常有缺就得補位,做志工讓他從大男人變成愛家的小男人,拖地、洗衣、倒垃圾彌補太太的抱怨,2014 年太太也成為慈濟人。

王陳秀登 1987 年聽到花蓮年輕人林傳欽被大理石壓斷雙腿,花蓮慈濟醫院盡全力救治,她一念悲心而發願行善,從此做環保,也努力學注音符號薰法香,77 歲學電腦,80 歲承擔協力組長。

20180108
撰文:福意
記錄:黃玉櫻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