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擔重擔
一家之主,正值壯年,最怕遇到病來磨,在生命飄搖中,唯一能信靠的就是醫師。
即便像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陳金城醫師,開過許多艱難的手術,遇上非常罕見的神經瘤病例,也得用極大的勇氣和縝密的智慧,膽大心細步步為營。
一位四十歲做噴漆的病人,五六年前經常頭痛,都吃止痛藥,繼續工作。三年前發現聲音變沙啞,舌頭萎縮,以為是耳鼻喉科的毛病,所以到診所檢查,沒找到真正的原因,診所醫生就說:「你看起來沒什麼問題!」
後來,開始頭痛,吞嚥也有點困難,他住南部,就到鄰近的醫學中心去看,發現長了顆舌下神經瘤,「其實舌下神經瘤不是只有神經瘤,它是腦瘤的一種,長在顱底。」陳金城醫師說明。
但最早先這顆瘤還很小,當時別家醫院的醫生建議,先觀察看看。可是隔沒多久,到另外一家醫院檢查,就要他開刀,這時候症狀愈來愈嚴重,左邊眼睛開始出現兩個影子,走路不穩甚至容易跌倒,到最後需要躺著才能緩解症狀。
一家醫院看過一家,總共看了五間,大部分醫生都說手術風險很高,開刀的成功機率小,病人也很擔心,就一直拖著拖著,直到年初,經常要臥床了,才在親戚的建議下,來到大林慈濟醫院。
「他住院後,我叫他開刀,他也沒馬上答應,非常猶豫。」其實不只病人,連陳金城醫師都有點擔心,「我在開這種患者,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容易,我看到他的情況,開刀完確實會有很大的風險,但是不開刀呢,你再遲再等,將來再開就沒機會了。」
思前想後,各種可能狀況、利弊得失都想過一遍,陳金城還是決定應該要動手術,而且事不宜遲,於是做了很多術前的檢查,儘量完善各項準備。
「這種開完刀最可能的兩個,一個是造成嚴重的神經損害,因為他的瘤長在腦幹,長在小腦,一旦失敗可能馬上死亡。另一個就是因為吞嚥功能不好,咳嗽能力差,有可能造成肺炎,所以術前請胸腔科幫他做呼吸訓練。」
陳金城平常排刀,至少一天排個五、六檯,但那天,其他刀通通排除掉,只做這一檯,「因為沒法預期會開多久,因為這瘤實在太大了!」
這顆瘤大到什麼程度?兩年之間,變大到將近兩、三倍,把整個腦幹、小腦全部包住,整個顱骨都被破壞。
醫師都準備好了,病人還沒答應要開刀呢!還不開,是要怎樣?他太太也非常擔心,很怕失去先生。陳金城心裡有點急了,心想,不開,你再出去,怕也無法負擔家裡整個經濟重擔啊。
後來,住院兩個星期後,病人這才答應接受手術。
開了七、八個小時,手術順利完成,人也很快清醒,很快就拔管了。倒是陳醫師擔心成真,病人有輕微的肺炎,「幸虧早就預期,給他施用藥物,所以恢復得很快。」
病人自己也沒料到,五、六年前小小的頭痛變腫瘤!聲音還有點沙啞,他說:「本來想放棄了,看得出來陳醫師很不高興,說,那你不開刀,住院也沒用,然後我就開了。」原來是被醫師連推帶拉才下定決心,「頭痛疊影,全部都改善了,不會有麻的感覺。」
陳金城笑著解釋,他不是不高興,是不捨啦,病人其實是可以治療的。
證嚴法師稱讚陳副院長:「哇,別人都不敢碰、不敢開的刀,先是沒有診斷得清楚,後來已經診斷出來,腫瘤在腦顱底下,都是不敢開的啦,唯有陳副院長,以病人為自己的親人那樣的關心,冒險還是要幫他開。
期待他恢復為家裡承擔家業,他才四十多歲,還年輕力壯,重造他的生機,這很重要。」
20171114
撰文:福意
記錄:曾美雪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
- 喜歡13
- 難過2
- 懂了6
- 感動371
- 感恩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