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歲增長,髮白、眼花、重聽等等都是自然法則。

拜醫學科技進步所賜,有些器官的衰敗可以用器材輔助,有的甚至可以「更新」,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許權振,是耳鼻喉科醫師,他分享裝助聽器的經驗談。

一位 61 歲男性,因為聽力障礙去配助聽器,但裝了以後,反而聽力越變越差,還流出膿來,這怎麼回事?病人到處看,看了一個多月,才找到許權振醫師。 

「有經驗的醫師聽了這樣的陳述,就應該懷疑是跟耳模有關係。」許醫師在志工早會分享時說明,每一個要戴助聽器的人,都要做自己的耳模,緊緊塞在外耳道口,才不會漏風。

做耳模的材料主要是半液體狀的矽膠類,得打進耳朵裡,凝固成型,取出後才能量「耳」訂做成你專屬的助聽器。但是在打材料前要先放一個東西,擋在耳道靠近耳膜的地方,防止矽膠跑進中耳。

這個病人顯然是在做耳模時,矽膠跑進去了,「異物」在人體內久了當然會發炎,而且越久發炎越厲害。

怎麼取出矽膠呢?只能開刀,再把破損的耳膜補起來。

現在的聽力師或助聽器選配師都有執照,所以會發生把矽膠打進中耳的情形非常少見,許醫師說他上次碰到類似的情形是在 15 年前!

「聽力師在做的時候,應該可以感覺得到,應該趕快建議病人給醫師處理。我想要說的是,做事要誠正,待人要寬。」

的確,耳朵是人體很精細的器官,裝助聽器一定要靠經驗,證嚴法師讚歎許醫師巧手妙法,不愧是耳鼻喉科權威,仔細、用心,發揮良能。

20171024
撰文、記錄:魏玉縣
美術:林仁傑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