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清標小時候家境清寒,他為了吃好料,選擇廚師作為職業,不論是學徒生涯或是創業做老闆,他總是趕在營業前就開始備料,忙到餐廳打烊,收拾到最後才離開。

28 歲開始創業,到 54 歲退休,前後共創立兩家葷食、三家素食餐廳,而且每一家生意都是好到令同業羨慕不已。而且都是在生意最好的時候毫無眷戀地拱讓他人,只收象徵性的創業金,等於是奉送辛勞的成果。

由於他經營得當,客源充盈,每一家餐廳被接手後,仍然座無虛席,能捨不貪的個性被譽為傳奇人物。

開設葷食餐廳時,為了採購新鮮食材,許清標透早就得到漁港搶購新鮮漁貨;唯有生、猛、鮮,才能擄獲客人的胃,加上精湛的手藝,食客盈門,曾經一年賺進一棟樓房。

由葷轉素的反轉,因緣是在於學徒時期與啟蒙師傅出外辦喪燴,當進行移靈時,他看到屍水由棺木底下滲出,屍臭味同時熏開來,即使鍋裏山珍海味飄著陣陣香味,仍掩蓋不了撲鼻異味。

依照傳統習俗,做女兒旬的時候,女兒必須準備豬頭祭拜往生的父母;那戶喪家有三個女兒,三個豬頭都是許清標親手油炸、盛盤,他永遠也忘不了,撈起豬頭的那一刻,陣陣屍臭味尚在鼻息間,豬頭微閉悲哀的雙眼,觸動了他的憐憫之情,從此,不敢吃肉了。


圖:志工在宜蘭聯絡處環保站整理堆積如山的寶特瓶,汗流浹背,許清標 (右) 與呂連通師兄準備將寶特瓶載給回收商

許清標戒肉後,常到佛寺聽經聞法,漸漸地接觸佛法;有一天,他夢見太太和兒子手持香對著自己的遺照凝望,心中驚嚇不小。過了不久,餐廳來了一位算命師客人,鐵口直斷,許清標應該會短命。

這一段因緣,讓許清標更堅定不再傷害生命,於是放棄生意興隆的葷食生意,回到宜蘭,為了生活,他曾經接成衣工廠剪線頭工作,一天工資 100 元;半年後,他以 35 歲超齡成為學徒,從洗碗盤、掃地板開始學習素食料理。

葷食生意一個月平均三、四十萬不賺,學徒月薪才一萬多元,岳母擔心他「頭殼壞了」;但是他不改初心,半年後學得一身好手藝,開始素食餐飲事業。

素食餐廳開業後,不少道場紛紛邀請他為法會外燴掌廚;於是工作之餘,他輪流到各道場以素食廣結善緣。同一時間,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羅長春師兄。

許清標哽咽的回憶這位已經往生的貴人,羅長春致力於環保回收志業,有段時間,許清標與羅長春常結伴開環保車,南到南方澳,北到頭城、礁溪,東到壯圍,四處載資源回收物。

以羅長春的個性,排好既定的回收路線,不會被時間與天氣影響,一定會將當天的工作完成。一次出車載回收物途中,羅長春與許清標分享,有一回獨自南北奔忙載回收物,就在埋首工作時,突然被四起的鞭炮聲驚嚇到,猛然發現已經是大年初九的凌晨,村民起床拜天公了!

他推崇羅長春是慈濟人的模範生、是上人的好弟子,與他為環保奔走的期間,也體會到賺錢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標,應該趁著身體還有力氣、還能使喚,趕快把握時間做好事;若等到 65 歲退休,體力已大減,做慈濟的機會勢必會受限。

這個想法一直縈繞在心頭,在 54 歲壯年時,他毅然決然放下生意興隆的餐廳,全心投入無給薪的專職志工。


圖:宜蘭志工來到南館市場宣導塑膠袋回收的必要性,逐戶拜訪商家,也獲得不少店家支持和配合

羅長春 2014 年往生後,從職場退下來的許清標,從只會開私家轎車,努力地學會開環保車;現在嵐峰路環保站、宜蘭聯絡處環保站,都有他開著環保車進出的身影。

他清晨出門到聯絡處做早課、薰法香,接著載回收物,偶爾參加助念,回到家往往已過晚餐時間。忙碌的生活,說不累是騙人,但是內心充實,比開餐廳時日進斗金更令他感覺到,這才是他想要的人生。

全心投入志工的第二年年初,太太體檢發現罹患腫瘤,所幸確診得早,及時開刀恢復健康;兩人心裏暗驚,如果還周旋於金錢中,忙於餐廳生意,必定不會留意身體已經出現危機。

「有捨才有得」這句話,讓許清標深切體悟生命無常,善念、善行要及時。一場無預警的病,也讓太太高雅娟開始認同做好事必定有好因緣,不再執著「有錢賺,為什麼不賺」的念頭。

她開始陪伴許清標當志工,發揮料理專長,一起推廣素食,甚至攜手在宜蘭推動塑膠袋回收工作。

曾有人請示證嚴法師:「塑膠袋回收費力,又賣不了什麼錢,一定要做嗎?」法師堅定回答:「為了大地,沒錢也要做。」

這句話讓許清標一頭栽進淵深無底的塑膠袋回收,高雅娟說:「阿標師兄回到家,說的不是環保就塑膠袋,做太太的怎麼受得了!」高雅娟一天到晚看不到先生人影,於是興起了:「既然整天看不到人,不如跟他培養共同的興趣,去看看他到底都在做什麼?」

未料一腳踏進後,高雅娟與塑膠袋奮戰的動力不輸阿標,她激動表示:「真正做了以後才知道可怕,一個十坪的地方,差不多兩天就塞滿了回收的塑膠袋。臺灣真的要減塑,要不然會完蛋了!」

在阿標的號召之下,宜蘭區志工 201610 月開始塑膠袋回收,平均每個月回收量超過 1500 公斤;這些塑膠袋如果當成垃圾丟棄,將會對地球造成很大的危害。

現在,高雅娟會協助到商家一袋一袋地回收,甚至有過追著垃圾車、從清潔隊手中攔截即將被丟棄的塑膠袋。

投入塑膠袋回收之後,不論寒冬或暑夏,時常可以看到高雅娟騎著載滿塑膠袋的機車穿梭在宜蘭市的大街小巷,不同於過去安逸的生活,她對塑膠袋回收的堅定心念是對地球的疼惜與不捨。


圖:宜蘭監獄邀請慈濟志工教導收容人烹調素食料理,許清標正在試鹹淡 (攝影/賴振豐)

2015 年,許清標回花蓮參加慈誠委員精進時,聽到上人讚許一位八歲女孩每日隨母親薰法香,他暗自發願:「明天開始,我也要聞法、學法!小孩子都做得到,我不能輸給她。」

心念已定的那一刻,到今天已經三年多。每天四點起床,先到店家回收塑膠袋,再到聯絡處薰法香,成了許清標一天的開始,沒有間斷。就如高雅娟說的:「只要他想做的事,他一定堅持到底。」

現在,許清標仍不能離開鍋鏟,但不是為利,而是為人群所需要,2017 年開始,他接下宜蘭監獄素食料理教學任務,幫助身在囹圄的收容人,學得自食其力的技能,出獄後回歸家庭,過正常的生活,不要回頭再走歧途。

這是阿標以「為人子、為人父」的心情,對收容人深切的期盼,畢竟人生短短數十載,應該把握身體有效的使用年限,留下生命故事流傳後代。

撰文‧廖月鳳
攝影‧廖月鳳/賴振豐
取材自:慈濟月刊 2018/07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大愛閱讀專頁閱讀。

請加入 LINE@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
 https://goo.gl/pXioDF